近年来,芬兰遭遇了一场生态挑战——入侵性强的西班牙蛞蝓(Arion vulgaris)种群迅速扩张,成为当地园艺爱好者和生态保护者头疼的问题。作为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园林害虫,西班牙蛞蝓不仅吃掉大量植物,对本地生态构成威胁,还有报道称它攻击鸟类幼雏,因此被戏称为“杀手蛞蝓”。由于芬兰湿润的夏季气候为其繁殖和扩散创造了良好条件,每只成年蛞蝓能够产下数百枚卵,令种群数量呈爆发式增长。针对此问题,芬兰多个城市如拉彭兰塔(Lappeenranta)、图尔库(Turku)、凯拉瓦(Kerava)和亚姆萨(Jämsä)联合推出创新举措——按死蛞蝓体积支付现金奖励,每升死蛞蝓支付6欧元,旨在激励居民积极参与捕杀行动。此举不仅体现了环保意识的提升,也展示了公共与民间协同应对生态威胁的有效路径。西班牙蛞蝓体型庞大,最长可达14厘米之巨,其强健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令本地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芬兰政府及相关城市通过智能手机APP“Crowdsorsa”,建立起一套基于群众力量的生态管理系统。该应用允许用户上传捕杀并妥善处置蛞蝓的视频证据,根据操作规范进行核算后予以现金奖励。此前,该APP在遏制外来入侵植物如百脉根和喜马拉雅婆婆纳(Himalayan balsam)方面表现不俗,为推广至动物物种治理提供了先例。多位当地园艺师和环保工作者称,单凭传统手段难以有效控制蛞蝓蔓延,因此引入经济激励不仅调动居民积极性,也拓宽了治理思路。在拉彭兰塔,市政府免费向居民发放蛞蝓专用杀虫剂,首日便有70余市民领取,显示民众关注度及参与意愿。通过奖励政策,城市共出资约1750欧元支持群众消灭蛞蝓行动。
然而,尽管政策亮点鲜明,参与热情却不如预期,部分原因源于对捕杀蛞蝓的心理排斥以及道德伦理质疑。Crowdsorsa首席执行官托尼·帕尤(Toni Paju)坦言,蛞蝓体表滑腻且处理过程令人不适,许多人宁愿选择砍伐植物等工作。此外,蛞蝓与本地友好物种如灰黑蛞蝓(Limax cinereoniger)外形相近,初学者易混淆,增加了捕杀难度。环保部门特别提醒公众在捕捉蛞蝓时应小心谨慎,尽量使用钳子、剪刀或夹具,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减少感染细菌如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风险。最有效且人道的处置方法包括用刀片从蛞蝓触角间切断其体体,也可倒入沸水实现快速杀灭。 Koponen一家作为活跃参与者,采用倒沸水的方式,认为比切割更为卫生安全。
除了杀灭,安全处置也同样受关注——参与者需将捕获蛞蝓装入一升容量的容器内,用胶带密封,并投入指定回收箱。随后拍摄视频上传至Crowdsorsa APP进行审核,确认操作合规后获得奖励。芬兰在十余年前制定的入侵种策略,为控制非本地物种危害奠定法制和政策基础。资金支持与群众参与结合,不仅增强了防治效果,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良好示范。此外,相关部门提醒市民注意辨别蛞蝓种类,避免误杀本土友好种,维护生态平衡。芬兰现金奖励捕蛞蝓的计划,凸显了当地对生态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同时反映出民众环保意识逐步觉醒。
该模式具备推广价值,或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应对类似入侵物种提供借鉴。尽管面临部分居民伦理顾虑与操作不便,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管理仍是实现自然平衡的关键。未来,随着科技与公众教育的深入结合,孵化更多创新方案将为保护自然环境的事业注入强大活力。综上所述,芬兰通过现金奖励激励捕杀西班牙蛞蝓,体现了环境治理方法的现代化转型。通过科技赋能和社区协作,有望在遏制入侵物种威胁的同时,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西班牙蛞蝓的困扰为芬兰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促使全球生态保护探索更多可持续解决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