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重要桥梁,逐渐受到全球市场和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然而,来自银行国际结算银行(BIS)发布的2025年度经济报告对稳定币提出了严峻质疑,指出其未能满足货币的三大核心特性——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揭示了潜在的金融风险与挑战。该报告为全球金融监管框架提供了重要思考,对稳定币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银行国际结算银行作为全球主要中央银行的协调机构,其立场与观点代表了世界金融监管的主流声音。稳定币作为一种以数字资产为基础、试图实现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工具,曾被视为推动货币数字化和支付效率提升的关键创新。然而,BIS的最新报告全面评估了稳定币的功能和结构,得出结论:稳定币在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远未达到传统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标准。
报告指出,单一性是货币的根本属性,意指货币应具有统一且稳定的价值,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被一致接受。然而,稳定币因其由私人机构发行,且市场价格存在波动,不具备绝对的统一价值和稳定性。这种价值波动削弱了其作为货币的基础功能,增加了交易双方的不确定性。弹性则是货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节供应的能力。传统中央银行依靠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遇到冲击时调整流动性供应,维护市场稳定。相比之下,稳定币发行往往要求用户预付全额资金,无法灵活扩展供应以应对突发需求或市场压力,缺乏应对金融危机的弹性机制。
完整性是货币体系健康运行的保障,涵盖防范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的能力。BIS特别指出,许多稳定币存在监管盲点,尤其是在未托管钱包的使用上,容易被用于规避监管和非法财务活动,令人担忧其会破坏全球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然而,报告也承认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速度、成本和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尤其是在高通胀或美元流通受限的国家和地区,稳定币为用户提供了重要的替代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选项。尽管如此,BIS强调这些利好难以掩盖稳定币固有的结构性缺陷,呼吁全球监管机构强化监管合作,推动建立统一的合规框架,限制稳定币在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过度渗透。报告发布后,市场反应明显,相关稳定币发行公司的股价出现大幅波动。
以USDC发行公司Circle为例,其股价在报告发布当日大跌超过15%,反映出投资者对稳定币未来发展的谨慎态度。同时,报告另一个亮点是对令牌化(Tokenization)技术的乐观评价。BIS认为,令牌化作为金融创新,通过将资产数字化并嵌入区块链,能够提高市场透明度、效率和流动性,对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这为未来数字资产生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尽管BIS提出了严苛标准,全球稳定币市场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25年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2280亿美元,其中USDT和USDC贡献了33亿美元的新增供应。
包括亚马逊、沃尔玛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正在探索基于稳定币的支付解决方案,推动数字支付技术迈入新阶段。此外,Ripple等大型区块链企业也正加紧推出美元支持的稳定币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国会近期通过的GENIUS法案则意图为稳定币建立明确的监管框架,为美国打造成为数字资产中心创造条件。该法案一旦在众议院通过,将极大地影响稳定币的合规环境和行业规范。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加速探索稳定币应用,Coinbase、摩根大通等平台正建设加密原生支付基础设施,近90%的金融机构表示已经或计划纳入稳定币技术以提升服务效率。这显示稳定币的商业潜力与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尽管监管不确定性存在,但创新与合规正在同步推进。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新兴数字经济的桥梁,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BIS的报告提醒业界警惕潜在风险,坚持货币的基本属性和监管底线。在这一过程中,平衡创新活力与金融安全、效率与合规,是稳定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综上所述,稳定币在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备受争议。它既展现出促进支付便利化和金融包容性的潜力,也暴露出结构性缺陷和监管漏洞。银行国际结算银行的三大测试标准为业界划定了衡量稳定币质量的重要参考,也推动各方重新思考数字货币的发展路径。
未来,稳定币能否突破这些挑战,站稳传统货币的地位,将取决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以及全球监管环境的深刻变革。无论如何,稳定币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其发展动态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