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实现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链上资产的多样化与跨链交互需求逐渐激增,推动了跨链结算技术的发展。2025年6月,Chainlink、摩根大通的Kinexys和Ondo Finance宣布完成了首个跨链交割付款(DvP)结算,这一突破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标志着传统金融体系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一次重要融合。 此次跨链DvP结算涵盖了一个权限许可支付网络和一个公共测试网络之间的交易,其中Kinexys互联数字支付网络代表传统且受监管的资产流通场景,Ondo Chain则作为专注于真实资产代币化的区块链平台。交易中,Ondo的代币化美国国债基金OUSG与Kinexys平台的支付端实现了实时、安全且同步的价值转移,彻底解决了跨链多资产同步交割的复杂性与风险。 该结算得以顺利完成,关键在于Chainlink Runtime Environment(CRE)的使用。
CRE是Chainlink设计的一个链下计算层,专门服务于跨链及多平台金融系统的互操作需求。通过CRE,结算流程得以被编排和自动化管理,从验证智能合约的托管事件到指令的跨网络传递,确保了交易数据的准确性和结算的不可逆性。 整个交易过程中,只传递了需要执行的交易指令,保证了双方数据的隐私和网络的安全性。这种“仅指令跨链”的架构极大降低了潜在的对手风险和结算风险,有力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性交割。 此次跨链DvP的成功执行,开启了权限链与公链之间无缝交互的新时代,Kinexys也首次将其结算能力从私链扩展到了公共测试网,为未来服务更多复杂金融交易奠定基础。CRE的高度可配置性,支持单链乃至多链的多样化交割场景,使其能够适应未来日益复杂的跨链交易需求。
真实世界资产领域的迅猛增长为此次突破提供了极大背景。据Binance Research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RWA市场估值飙升至超过230亿美元,较年初的86亿美元增长超过260%。其中,私募信贷代币化占据最大份额,达到市场58%,而代币化的美国国债债务占据34%。资本方的积极参与和日益丰富的资产类型正推动链上金融生态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更多传统基金管理机构和投资者正逐步进入这个领域。例如,泛欧基金管理公司APS近期购买了数百万欧元的意大利住宅代币债券,体现了市场对代币化资产的信心与需求。
从技术视角看,跨链结算技术的成熟将极大提高传统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缩短结算时间。尤其是在多链并行发展的区块链生态中,能够实现不同区块链资产间的自动同步结算,无疑是未来金融创新的重要基石。 Chainlink、摩根大通和Ondo Finance此次合作的示范效应,不仅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技术标杆,更加速了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CRE为核心的结算基础设施,有望被广泛应用于证券交易、资产托管、跨境支付等多个场景,从根本上减少人为操作风险与中间环节的成本,实现资产的无摩擦流通。 未来,随着更多真实资产进入区块链,跨链结算技术将持续演进。监管合规、隐私保护、系统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也将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创设多方协作机制和技术标准,预计将在保障客户权益的同时,推动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高效、透明。 借助此次里程碑式的跨链DvP结算,整个区块链金融生态正迈向更加成熟和实用的阶段。Chainlink、摩根大通和Ondo Finance的创新示范,将激励更多机构探索跨链协同,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信心。随着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未来的跨链金融世界必将展现出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