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脆弱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陷入困境,世界银行最新的研究报告对此发出严峻警告。该报告指出,39个被归类为“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国家正因冲突的加剧和愈发致命,导致其经济增长持续停滞甚至倒退,民众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这些国家的经济产出人均年均下降约1.8%,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期经济产出年均增长达到2.9%。这一明显的差距正反映出脆弱国家面临的深层结构性困境。脆弱国家中有超过4.2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每日生活费不足3美元,占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尽管这39个国家人口合计不足全球的15%,但却承担了全球贫困最沉重的负担。
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政府治理能力薄弱和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相似收入水平的国家。平均而言,这些国家的居民仅接受六年教育,较其他低中收入国家少三年,生命预期也比其他国家低五年,婴儿死亡率几乎是其两倍。冲突频发和武装对抗成为加剧脆弱状态的主要因素。过去20年间,全球武装冲突数量大幅上升,从2000年代的每年约6000起增至2020年代的超过2万起。与此同时,战争导致的死亡人数也急剧增加,年均死亡数从不足4.2万人升至近19.4万人。与脆弱国家相关的冲突尤为频繁,21个国家仍深陷活跃冲突之中,包括乌克兰、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加沙地带。
在高强度冲突地区,五年内GDP累计下降幅度达到20%。经济下滑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安全问题。大约18%的脆弱国家居民,即约两亿人正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而其他类似收入国家仅为1%。饥饿问题与冲突相辅相成,形成恶性循环,使得社会极度不稳定。尽管总体形势严峻,仍有部分国家在困境中展现出韧性。尼泊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卢旺达及斯里兰卡被世界银行视为相对成功的案例,这表明有效的治理和和平环境对于推动复苏至关重要。
此外,脆弱国家普遍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大量的年轻劳动力,这些优势在全球多数经济体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然而,要将这些潜力转化为实际发展效益,稳定的安全环境和良好的治理体系是前提。乌克兰的情况尤为典型,尽管拥有丰富资源和产业基础,但持续的冲突使其经济遭受重创,国际援助和和平进程的推进显得尤为紧迫。国际社会尤其是多边机构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有效协调资源,支持脆弱国家缓解冲突、恢复经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疫情影响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均加剧了这些国家的不稳定性。世界银行强调,仅靠短期的救济措施不足以扭转局面,必须实施长期、综合的政策方案,涵盖安全、治理、发展和社会服务多个层面。
实现教育普及、基础设施重建和经济多元化,是促进脆弱国家走出困境的关键路径。提高教育水平不仅有助于培养人力资本,也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减少冲突的根源。重建基础设施对于恢复生产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不可少。同时,推动经济多元化,降低对单一资源依赖,有利于提升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脆弱国家的发展命运不仅关系到本国人民的福祉,也直接关联全球的安全和繁荣。持续的地区冲突可能引发更广泛的难民危机和安全威胁。
此外,贫困和饥饿问题的加剧,可能导致公共卫生危机和社会动荡。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任何一环的动荡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影响全球稳定。国际社会需要更加重视脆弱国家的实际需求,强化资金支持与技术援助,加强多边合作机制,使援助更具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加强和平建设和冲突预防机制,促进包容性治理,也是确保长期稳定的重要环节。总的来说,世界银行的报告敲响了警钟,显示脆弱国家面临的多重挑战正日益严重,冲突的激化使其陷入了发展困境的恶性循环。未来,只有通过全球合作、综合施策,才能帮助这些国家实现稳定与繁荣,使其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保护这38个国家的未来,就意味着守护全球共同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