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重要桥梁,逐渐受到全球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近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了其年度报告中针对稳定币的最严厉警告,提醒各方必须高度重视其潜在的系统风险。稳定币虽然旨在保持价值稳定,通常以美元等法定货币或实物资产作为支持,但其对全球金融稳定和货币主权构成了多方面挑战。国际清算银行作为全球央行的央行,其发布的相关警告备受行业内外重视。稳定币最大的风险之一在于可能削弱货币主权。由于稳定币由私人机构发行,且监管环境参差不齐,部分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面临资本迅速外流的风险。
资本的大规模流出不仅加剧本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还可能引发货币贬值和系统性金融危机。BIS经济顾问申俊成表达了对稳定币的深刻担忧,他认为稳定币缺乏中央银行传统的结算功能,其存在类似19世纪美国自由银行时期的私人纸币,价格存在波动风险,难以树立与央行发行货币相同的“无条件兑换”信任机制。稳定币的发行主体不同,资产质量和透明度参差不齐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市场上最大的稳定币发行商泰达币(Tether)因缺乏充分资产支持披露而多次遭遇质疑。欧洲联盟明确规定稳定币运营商必须获得特定牌照,导致部分发行商退出欧洲市场,这也反映了全球监管趋严的态势。回顾2022年,TerraUSD及其相关加密资产LUNA的暴跌事件,凸显了稳定币市场的脆弱性和流动性风险。
当背后资产发生“火销卖”时,大规模抛售将导致市场失序,进一步加剧不稳定因素。国际清算银行强调,为了有效应对稳定币的挑战,各国央行必须大胆推进货币代币化,即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统一的账本系统。通过将央行准备金、商业银行存款及政府债券整合在一个数字化、可编程的平台上,既保证了央行货币的主导地位,又使跨境支付及证券交易更快速、更安全、更廉价。代币化不仅提升了系统透明度和互操作性,也增强了金融基础设施的弹性,对抗数字货币带来的不可预测风险。推动央行数字货币(CBDC)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路径。CBDC能够结合央行对货币发行的控制与数字技术优势,支持实时结算和智能合约功能,释放更多创新潜力。
同时,CBDC也有望促进新兴市场国家提升金融包容性和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国际清算银行现任总经理安德里亚·迈克勒表示,透明度和资产质押问题是稳定币监管的核心难点。谁来决定和管理统一账本平台的规则,以及各国对自己货币的控制权如何维护,也都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BIS前行长阿古斯丁·卡尔斯滕斯更是明确呼吁实现系统潜力需要大胆行动,中央银行不能再观望,而必须主动拥抱和引领数字货币革命。不难看出,国际社会对稳定币的监管悄然进入关键转折点。美国参议院上周刚刚通过了针对美元锚定稳定币的监管框架法案,如果下议院同意,该法案预计将进一步推动稳定币的市场发展,同时伴随更严格的合规要求。
中国在数字人民币推广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其央行数字货币的成功试点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在加快CBDC的开发进度,试图乘数字化浪潮实现货币政策的现代化和支付系统的升级。然而,稳定币市场当前规模超过2600亿美元,几乎被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占据主导,一旦缺乏充分监管和透明度,极易引发市场信心动摇,甚至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全球经济稳定。未来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及货币政策的交织将决定稳定币及CBDC的发展方向。金融机构、技术提供者及政策制定者须开展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清晰规则和标准,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与此同时,公众对数字货币的认知和信任建设同样不可忽视。
数字经济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金融形态变革,稳定币带来的便利与风险并存,只有规范发展、创新引导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央行数字货币作为稳定币的延伸和升级,将成为维护货币主权、促进跨境金融合作和支撑全球金融稳定的有力工具。数字货币时代的货币主权竞争和合作,正在重新定义全球金融架构。总之,国际清算银行对稳定币的风险警告不仅是对当前热点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金融格局变化的前瞻性提示。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应以此为鉴,提升监管体系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加快推动货币代币化和央行数字货币的建设步伐。唯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新的金融风险,保障全球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