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系统的重要桥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加密资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监管机构也愈发重视这种数字资产的合规性及安全性。比特币瑞士(Bitcoin Suisse)法律主管彼得·梅尔克在2025年德国区块链周期间,公开阐述了欧盟和瑞士两地稳定币监管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行业亟需完善法规的迫切需求。彼得·梅尔克的见解不仅为行业玩家提供了宝贵参考,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监管调整的思路。 在欧盟方面,其稳定币监管主要依赖于即将实施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MiCA),该法规旨在为加密资产及其相关活动建立一个统一、全面且协调的监管框架。彼得·梅尔克认为MiCA虽然框架完整且具有前瞻性,但由于加密资产和使用场景不断变化和演进,其分类的动态性使得明确界定稳定币的标准变得复杂。
他指出,现有规定对稳定币的发行、流通及托管进行了初步整合,但对不同类型稳定币所应适用的规则还存在模糊空间。此外,该法规对欧盟以外的稳定币发行机构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尤其是欧洲经济区内的监管执法趋严,令非欧盟机构面临诸多挑战。 彼得·梅尔克特别提到,外国稳定币发行方在欧盟市场中的生存环境日益严苛,必须认真考虑获取MiCA颁发的相关许可,以避免在德国等国家面临严格执法带来的风险。这种趋向导致国际稳定币发行商在跨境业务中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应对合规压力,影响了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彼得也对瑞士的稳定币监管表达了忧虑。作为加密货币友好国家的瑞士,其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法案自四年前实施以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立法保障。
然而在稳定币领域,瑞士监管采取了较为严厉的客户身份识别(KYC)要求。 彼得·梅尔克指出,瑞士监管机构将KYC责任放在稳定币发行方,要求其准确识别每一位持币者的身份,这在他看来是“不合理”的负担。如此严格的规定不仅限制了发行方的灵活性,也增加了运营难度,尤其是对于处理数以万计甚至更多小额持有人身份的稳定币发行机构而言,实施难度极高且成本昂贵。 彼得强调,尽管瑞士的DLT法案为数字资产领域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但现有监管体系仍有不少“漏洞”,需要重点关注并完善稳定币相关规则,为行业参与者打造更“友好且可持续”的监管环境。对此,瑞士政府正处于监管法规修订的立法过程中,业界期待最终结果能够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 在此背景下,比特币瑞士公司也在积极谋划其业务的欧盟合规路径。
彼得透露,比特币瑞士旗下位于列支敦士登的子公司已具备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资质,其注册依据是列支敦士登的加密资产法(TVTG),作为在五年沉淀基础上下一步计划,将申请全面的MiCA牌照,以合法合规地拓展欧盟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比特币瑞士不仅着眼于欧洲市场,他们近年来加速布局中东地区,特别是阿布扎比全球市场(ADGM)已给予该公司“原则性批准”。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烈·马伊森早在一年半前就已迁居阿布扎比,显示出对中东潜力市场的高度认可。彼得表示,中东地区“极具吸引力”,未来公司将在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际市场上寻求扩展,但一切均视当地监管进展而定。 彼得·梅尔克的观点揭示了多个关键问题。首先,全球稳定币监管尚处于快速演进阶段,各国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和不协调之处,这给跨境运营带来巨大挑战。
其次,如何在确保金融系统安全、反洗钱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同时,给予市场参与者足够的创新空间和灵活性,是监管机构亟需解决的两难难题。再次,国外稳定币发行机构面临的准入壁垒和监管负担,可能抑制该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及产业繁荣。 未来几年,随着MiCA的逐步实施和瑞士监管修订方案的推进,稳定币行业将迎来更为明晰和完善的法律环境。比特币瑞士的经验和战略布局也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之路,即通过积极合规、资本和业务多元化,抢占全球数字资产市场先机。 对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而言,理解及关注各大监管体制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稳定币不仅在支付、结算、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其监管规范也直接影响数字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面对监管不确定性,企业需加强风险管理与合规能力建设,同时推动行业标准化和自律机制。 展望未来,全球监管机构有望在借鉴彼此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稳定币法规的国际协调,提升跨境监管的透明度和效率。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也能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普惠,推动数字经济迈向更高阶段。综上所述,稳定币法规的完善是数字货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正如彼得·梅尔克所强调的,“稳健且灵活”的监管方案将是行业未来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