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投资者对主动管理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需求持续走高。根据ETFGI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球主动型ETF资产规模首次突破1.5万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反映出市场对专业资产管理的强劲认可和依赖。主动型ETF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方式,也推动了全球基金行业的创新和变革。 主动型ETF的兴起源于其结合了开放式基金主动管理优势与ETF灵活交易特性的独特定位。不同于被动指数型ETF,主动型ETF由基金经理积极调整投资组合以期超越市场表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在经济和市场环境波动频繁的背景下,主动型ETF因其较强的灵活性和专业管理优势,成为众多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的新宠。
2025年上半年,主动型ETF吸引了创纪录的2670亿美元净流入,其中单月2025年6月更是实现了近47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相比2024年同期,主动ETF的年初至今资金流入增长超过90%,显示出投资者对主动管理解决方案的信心明显增强。资金主要流向股票型和固定收益型主动ETF,两者在6月份分别吸纳了近247亿美元和205亿美元的新资金。股票型主动ETF的快速增长受益于投资者积极寻找优质股票机会,而固定收益主动ETF则因其在复杂利率环境中的风险管理能力受到关注。 业内巨头摩根大通(JPMorgan)在主动ETF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旗下JPMorgan抵押贷款支持证券ETF(JMTG)以58亿美元的单月流入位居市场首位,显示出投资者对优质抵押贷款资产的青睐。
摩根大通的高收益主动ETF(JPHY)和纳斯达克股息精选收益ETF(JEPQ)同样表现强劲,分别吸引了20亿美元和近9亿美元资金。与此同时,多只由摩根大通管理的短期收益和优先股策略ETF也进入净流入前列,反映出市场对多样化主动投资策略的强烈需求。 除摩根大通外,其他基金管理公司如Janus Henderson、Capital Group和iShares等也积极参与主动型ETF市场竞争。Janus Henderson的AAA CLO ETF(JAAA)在2025年6月吸引了超过8亿美元资金,Capital Group的股息价值ETF(CGDV)和iShares的美国股权因子轮换主动ETF(DYNF)也表现出色。金融科技推动下,主动ETF产品设计更加多元,涵盖高收益债券、收益增强策略、行业轮动及智能因子投资等领域,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 主动型ETF不仅资产规模大幅增长,其市场份额也逐渐扩大。
2025年6月,主动型ETF已成为整体ETF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资产规模占比明显提升。行业数据显示,至今主动ETF的连续净流入已达63个月,展现出长期资金稳定进入的良好态势。随着更多国家和地区引入相关法规鼓励ETF发展,全球多个交易所活跃着超过3800只主动管理ETF,涵盖33个国家和42家交易所,基金供应商数量接近600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活跃。 主动型ETF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创新驱动和灵活特性。例如,许多主动ETF采用了动态调整投资组合权重的策略,根据市场趋势和基本面因素积极操作,这在波动性较高的市场环境中尤为重要。此外,主动ETF通常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交易效率,低费率结构和交易便利性使其成为机构和散户投资首选。
智能技术和数据分析的进步也赋能了主动ETF基金经理,提高了资产配置的精准度和风险控制能力。 然而,主动型ETF并非完全没有挑战。投资者需要关注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和策略一致性,避免因频繁调整和策略失误带来的潜在风险。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也可能影响主动ETF的运营。市场竞争使得基金管理公司需持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优质资产的获取和成本控制成为成败关键。此外,主动ETF的推广和投资者教育仍需加强,让更多投资者深入理解其优势和局限性,从而做出理性投资决策。
展望未来,主动型ETF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使得投资者对主动管理产品的需求保持旺盛。新兴市场的拓展和产品创新也将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主动ETF的策略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和投资回报。与此同时,全球投资者对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投资的重视也为主动ETF带来了新机遇,许多主动ETF开始整合ESG因素,满足可持续投资的需求。 总体来看,突破1.5万亿美元的主动型ETF资产规模标志着主动管理策略在ETF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巩固。
投资者通过主动ETF,既能享受专业资产管理带来的潜在超额收益,又能获得ETF的便捷交易和透明性。这一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投资市场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产品的推出和投资者认知的提升,主动ETF有望引领基金行业迈入新的增长阶段,成为投资者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