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nderbolts*》是一部备受期待的漫威电影,面世之初就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广泛好评。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部影片虽在评论口碑上表现不俗,却最终在全球票房累计仅获得3.71亿美元,成为漫威电影宇宙(MCU)历史上票房表现相对较低的作品之一。随着这部影片上映近六周,漫威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业内专家和影迷们纷纷猜测漫威影业的下一步计划究竟是什么。自2008年《钢铁侠》首映以来,漫威电影一直是好莱坞最稳定的票房保证,整个系列累计收入高达310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系列。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 MCU的商业成功似乎正逐渐遇到了瓶颈。疫情前,大多数漫威电影至少能够突破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而近几年则只有6部作品达成此目标。
部分原因在于电影内容出现瓶颈以及超级英雄题材的市场过饱和。同时,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审美偏好也在发生转变,家庭友好型电影以及创新原创内容成为新宠,这对依赖频繁续集和宇宙连贯叙事的漫威形成挑战。例如,《Minecraft电影》、《莉萝与史迪奇》等作品近年来表现强劲,显示出观众对多样化题材的强烈需求。尽管《Thunderbolts*》拥有良好的观众口碑,但其上映不到一个月便迅速退出影院,这一现象突显了这些次级英雄电影难以持续在市场中保持热度。业内分析师指出,这或许预示着漫威基于非主流大牌英雄的作品已不再具备必然成功的保证。漫威正面临着制作节奏和策略的重大调整。
过去几年,漫威大片和相关电视剧集不断推出,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故事网络。如今,官方开始强调“质量至上”,减少产量以提升作品深度和吸引力。同时,漫威未来的作品阵容显示出更为谨慎的投资风格。计划在未来几年上映的大片均以重量级IP为核心,如2026年的《复仇者联盟:末日之战》和《蜘蛛侠4》,以及2027年的《复仇者联盟:秘密战争》。还有《惊奇队长》和《X战警》、《黑豹》等知名角色也在筹备中。相比之下,像《刀锋战士》这样的角色电影则陷入了较长时间的筹拍停滞状态。
纵观漫威的近年来成功之作,团队组队电影和系列作品的续集依然占据票房主力,如《蜘蛛侠:英雄无归》和《死侍&金刚狼》,票房破十亿美元以上,体现了庞大粉丝基础对熟悉角色联动的浓厚兴趣。英雄独立电影或题材较冷门作品的吸引力则相对不足。漫威电影最初能够迅速崛起的秘诀之一是勇于开发非传统超级英雄角色和故事,凯文·费奇在早期就通过打造“钢铁侠”和“雷神”等原创主角,使漫威宇宙建立起广泛的粉丝基础并逐渐扩展。尤其是对于尚未归属于漫威的X战警和蜘蛛侠,费奇大胆下注成功,开拓了此前未被充分发掘的市场。然而,随着漫威电影数量激增,部分新角色缺乏足够认知度和情感连结,未能引发大规模观众共鸣,导致票房潜力受限。演员成本和制作开支也逐年攀升,给漫威带来不小的压力。
明星片酬、视觉特效、全球营销等费用居高不下,制作一部漫威电影通常需要2至3亿美元不等的投资。即使如此,漫威仍在试图通过控制制作预算来降低风险,《Thunderbolts*》的制作成本约为1.8亿美元,而营销费用则接近1亿美元,低于传统漫威旗舰作品的常规水平。专家表示,未来漫威需要适度缩减高档制作支出,精准选择题材和角色以确保每部影片的市场表现。漫威电影的收益也不单单局限于票房,迪士尼庞大的生态体系为漫威电影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渠道,包括流媒体平台Disney+的订阅服务、衍生商品销售、主题乐园和邮轮旅游等多元化盈利方式。尽管如此,漫威依然需要通过线下观影吸引更多的观众,确保电影品牌的生命力持久。此外,《Thunderbolts*》中出现的反派英雄团队也被设定将在未来的《复仇者联盟:末日之战》中继续登场,漫威通过电影与流媒体作品联动,使观众能够通过不同平台补齐故事线,体现了漫威宇宙叙事的生态闭环策略。
未来,漫威将继续围绕核心超级英雄和大型团队电影布局,减少对于非主流角色的孤立经营,稳固品牌形象。与此同时,漫威也面临必须适应全球电影市场新常态和观众多元变化的挑战,如何在“宇宙观”复杂庞大的背景下保持创新和吸引力,将成为其在疫情后时代复兴的关键。总的来说,《Thunderbolts*》作为漫威新战略的试金石,反映了超级英雄电影市场的复杂转型。漫威不仅要平衡内容创意与市场风险,更需积极拥抱消费习惯的变化和产业环境的重塑。未来的漫威之路,也许不是一味扩张,而是回归对品质与粉丝体验的深耕,找到能够持续提供爆款的平衡点,真正开启属于新一代超级英雄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