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都是科技圈高度期待的盛事,尤其是当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时,人们对苹果在该领域的创新寄予厚望。然而,随着WWDC 2025的临近,关于苹果在人工智能功能方面的进展却传来了令人失望的消息。著名科技记者Mark Gurman最近发布的报道指出,苹果此次大会规模较以往缩小,因其在AI领域没有太多突破性内容可供展示,更多精力将放在操作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品牌命名上。与谷歌近期发布的Gemini AI模型和OpenAI从前苹果设计主管Jony Ive身上获得数十亿美元投资进行硬件研发的传闻形成鲜明对比,苹果的人工智能产品则显得单调而基础。其现有的文本生成器、图像生成器、摘要工具等AI功能被评价为“不足为道”,尚无法满足用户对智能语音助手Siri的高期待,后者长期以来被批评反应迟钝、智能水平落后。WWDC 2025被业界认为是苹果在AI领域的一次“沉闷”表现,甚至可能加深外界对苹果智能系统如Apple Intelligence和Siri存在诸多问题的认识。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谷歌和微软等科技巨头近年来大力推动AI技术迭代,深度将生成式AI融入搜索、办公软件、云平台和硬件设备,形成了丰富且实用的生态系统。相比之下,苹果显得策略似乎更为保守和谨慎,或专注于打造高质量用户体验而非激进技术堆栈。但这样的策略在创新速度极快的AI赛道上显然难以带来优势。消息还透露,苹果最重要的AI新动向将是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其设备端AI模型,这一点早在竞争对手阵营已成常态。苹果预计在新版AirPods中加入基于AI的电池管理和翻译功能,并为Safari浏览器和Photos应用赋能智能特性,尽管这或许更多是营销层面的“AI”标注而非真正的技术突破。除AI之外,苹果此次WWDC还将重塑其操作系统版本命名规则,例如macOS将跳过传统的数字序列,直接迈入macOS 26,可能命名为“Taiho”,以著名的美国内华达山脉湖泊命名,象征这次系统更新的重要性。
这一举措有望提升苹果软件生态的整体一致性,但也引发用户担忧频繁更新是否代表软件稳定性面临挑战。尽管苹果仍旧拥有庞大的忠实用户群和强大的硬件优势,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滞后将影响其长远竞争力。Siri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的语音助手之一,始终未能在深度理解与对话交互上追赶上Alexa、Google Assistant或OpenAI的ChatGPT,这限制了苹果打造完整智能生态的可能。此外,当前AI技术高度依赖大规模数据训练和云端计算能力,而苹果强调隐私保护,采用设备端AI模型,导致其研发和技术积累难以快速突破。未来,苹果若想在人工智能大潮中重塑创新地位,需在保护用户隐私和推进技术创新之间找到更理想的平衡点。开放更多开发者接入其AI模型是积极信号,但仍需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理解、自适应学习等核心领域加大资源投入。
总的来看,WWDC 2025让外界看到了苹果在人工智能战线上依旧面临的挑战与限制。虽然系统界面和操作体验的优化或能带来短期用户满意度提升,但若苹果不加快AI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落地,其在智能软件和服务生态的地位或将继续被对手拉大。科技行业瞬息万变,创新速度极快,失去领先的AI技术支持,苹果很难维持曾经引领时代的市场节奏。未来两年内,市场将拭目以待苹果如何调整战略,满足用户和开发者期望,真正实现AI能力的飞跃,重返人工智能创新者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