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迅猛发展,去中心化金融(DeFi)作为创新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改变全球金融行业的格局。DeFi赋予用户更多自主权,消除传统中介,减少交易成本,促进金融普惠。然而,伴随行业的快速扩张,监管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如何保护创新者与开发者的权益,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近日,加密行业影响力显著的DeFi教育基金(DeFi Education Fund)针对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发布的《负责任的金融创新法案(Responsible Financial Innovation Act of 2025)》草案,提出了重要建议,呼吁立法者在制定法规时更加注重技术中立性并强化对加密开发者的保护。 DeFi教育基金的主要立场聚焦于三大核心方面:维护技术中立原则、保障开发者免受不当监管,以及捍卫普通用户的自我托管权利。该基金代表了包括a16z Crypto、Uniswap Labs、Paradigm等在内的知名加密社区成员,强调立法应避免将为传统金融中介设计的监管条款生搬硬套于代码开发者和开源软件。
同时,也重申自我托管资产对个人自由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反对可能限制用户控制权的措施。 草案制定背景 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针对当前加密市场缺乏明确监管体系的现状,推出了讨论草案,力图规范超过1400亿美元规模的DeFi产业。这一行动旨在平衡创新活力与消费者保护、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委员会主动邀请业界人士提交反馈意见,以确保法律框架既具前瞻性,又符合实际需求。 DeFi教育基金的反馈信中指出,监管应优先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但不能让过度监管阻碍DeFi技术变革。尤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强制将去中心化应用和其开发者纳入传统金融机构监管架构,既不合理,也违背创新精神。
基金强调非托管、非控制型软件应明确排除在金融机构定义之外,避免“以监管名义束缚技术”,为开发者营造更为宽松和公平的创新环境。 开发者保护的必要性 过去几年中,多个DeFi项目遭遇法律压力甚至刑事追责,引发业内广泛担忧。典型案例如Tornado Cash开发者Roman Storm受到的监管审查,凸显了当前法规在定位开发者责任与权限上的模糊性。DeFi教育基金提议更新FinCEN(金融犯罪执法网)指导原则,认可技术本身作为中立工具的角色,拒绝将软件开发者视作金融服务提供者。 同时,基金呼吁联邦法规应优先统一标准,取代现有分散的州级监管政策。现状中,各州法规参差不齐,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各方传统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势力可能利用监管环境差异,发起针对竞争对手的地方执法行动,意图通过监管压制DeFi创新,阻碍公平竞争。联邦预先规制权(federal preemption)被视为消除碎片化监管、保障开发者权益的关键策略。 a16z Crypto的独立观点 作为DeFi教育基金的主要成员之一,著名风投机构a16z Crypto也向参议院单独提交意见。其批评草案中对“附属资产”的再定义未充分考虑美国证券法尤其是著名的霍伊测试(Howey Test)对投资契约的判断标准。若按照草案的规定,可能导致众多资产落入监管真空,潜在助长内部人借优惠条件倾销代币,损害投资者利益。 因此,a16z建议引入更为清晰且适应现代加密市场的“数字商品”概念,设置明确的去中心化程度要求,提升监管的精确度和公信力。
这种框架既能保护投资者,也不会给真正的技术创新制造不必要障碍,促进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法案潜在影响及未来展望 参议院对DeFi行业的关注反映出对创新与风险之间精准把控的努力。DeFi教育基金的参与和反馈,增添了政策制定的广度与深度。通过推动技术中立、明确保护开发者、保障用户自主权,立法有望为美国乃至全球DeFi生态奠定更加稳健的法律基础。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监管机构对加密资产的定义和管理标准差异显著,跨境合规问题复杂。
同时,如何防范洗钱、欺诈等违法行为,兼顾创新活力,需要立法者、业界和学界持续对话与合作。DeFi教育基金的呼吁强调,适应性强的法规应建立在对技术本质和行业生态充分理解的前提下,避免“一刀切”监管造成的负面效应。 总结来看,去中心化金融作为区块链革命的重要体现,其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进步,更离不开公平合理的法规环境。DeFi教育基金和主要行业参与者积极参与立法讨论,彰显出生态各方推动共识与协同治理的决心。未来,期待美国参议院能够采纳建设性意见,完善法律文本,为创新创业注入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守护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金融科技的未来在于平衡与协同,以法律赋能创新,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