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金融巨头摩根大通(JPMorgan)宣布将启动一项涉及稳定币和专属存款代币的试点项目,旨在通过数字资产的创新应用,大幅提升交易结算速度和效率。此次消息来自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2025年7月15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声明,提出了银行对数字货币领域的战略布局及核心思考。 摩根大通的这一决策背景,是面对迅速崛起的金融科技企业和数字支付创新产品所带来的市场压力。戴蒙指出,许多科技公司正在开发模拟银行账户、支付网络以及积分奖励平台的产品,这些新型数字金融服务正在逐步蚕食传统银行业务空间。对此,摩根大通选择主动参与数字资产开发,以确保能够掌握技术主动权并保持市场领导地位。 稳定币作为数字资产的重要类别,因其价值锚定法币、波动性相对较低,在跨境支付和快速结算场景中展现出强大优势。
摩根大通计划同时测试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稳定币及银行自主发行的“存款代币”,后者是一种数字化的存款凭证,能够直接代表银行账户中的资金,从而实现资金快速转移和确认。 通过这两种数字资产的并行试点,摩根大通不仅希望掌握前沿技术,更注重打造一个多链跨链兼容的支付环境。戴蒙强调,一旦相关法规允许,这种多渠道、多链路的数字结算方式将极大拓宽客户的支付选择,促进商业和个人层面的交易更为高速、透明和安全。 此外,摩根大通的举措也与美国相关监管动向密切关联。国会近期正计划表决GENIUS法案,该法案致力于为稳定币的发行与监管设定明晰框架,将稳定币发行行为纳入银行监管体系。这意味着在合规大背景下,传统银行能够更安心地发行数字资产产品,辅助数字经济的发展。
不仅摩根大通,其他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如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也在类似领域展开探索。花旗集团高管公开表示正在研究“花旗稳定币”的发行,以期利用数字化存款和资产托管的即时价值。而美国银行更是通过旗下支付联盟“Early Warning Services”推动数字支付创新,部分项目与数字代币概念紧密相关,暗示未来或有合作或竞争的可能。 摩根大通与黑石集团(BlackRock)等传统资产管理机构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态度日益积极。黑石CEO劳瑞·芬克(Larry Fink)曾强调,稳定币为资产管理客户开辟了一条新的数字化国债及现金管理路径,尤其看好稳定币在数字财政资产领域的巨大潜力。这种跨行业的共识,为金融业的数字转型提供了强有力动力。
尽管戴蒙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依旧保持谨慎态度,认为其波动性过大,缺乏实际支付功能,但他对稳定币的功能定位则非常务实,认为稳定币是现有支付架构的自然扩展。未来,零售级别的稳定币如果成功推行,将使得支付结算方式更为多样和高效,降低边际成本,提升金融普惠性。 从技术角度看,稳定币结合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特性,可实现快速、透明的资金清算和跨境转账。这不仅有助于打破传统银行业务中存在的时间延迟问题,也提升了交易监控和风控能力。 金融科技兴起让传统银行认识到,不参与数字资产创新的后果将是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的流失。戴蒙在电话会议中回应称,面对智能且灵活的科技竞争对手,最聪明的策略就是积极参与研发,掌握底层技术和生态才能制定规则并赢得未来。
摩根大通的稳定币项目标志着全球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里程碑,具备里程碑意义的是,其不仅是简单的技术实验,更是金融监管与创新融合的缩影。有效的监管支持将确保数字资产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而银行的积极参与则预示传统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 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日趋成熟以及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稳定币与存款代币的商业应用场景将不断扩大。它们不仅能服务于跨境贸易结算,还可支持供应链金融、证券交易结算、甚至央行数字货币的补充体系,推动全球金融市场的便捷、高效和透明。 总体而言,摩根大通的此番动作彰显了银行业对数字资产的重要战略部署,既是对新兴金融科技的回应,也是推动支付体系现代化的必要举措。它不仅将改变支付结算的效率和方式,也在重塑全球金融服务的格局。
随着稳定币生态日益完善,数字经济的未来将更加光明,人们期待金融行业这艘巨轮在数字浪潮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