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2日,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茨被免职的当天,他被拍到使用一款与传统Signal应用极为相似,但实际上是以色列科技公司TeleMessage开发的一款消息归档应用。这一事件迅速在政界和科技圈引发震荡,尤其是在关注信息安全、数据隐私及政府通信规范的群体中掀起广泛关注。 迈克·沃尔茨在一次特朗普政府内阁会议上被拍摄到打开其手机,界面显示的是Signal消息,但随后细致观察图片中的屏幕弹窗显示“Verify your TM SGNL PIN(验证你的TM SGNL密码)”,揭示这并非普通的Signal应用,而是TeleMessage公司所推广的“Signal Capture”功能的专用版本。这款软件专门为政府及企业客户设计,目的在于实现对即时消息的自动归档与保存,以满足联邦政府的记录保存法规要求。 Signal作为一款以端对端加密著称的通信应用,一直以来因其强大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受到了政界高层的青睐。特朗普政府多名高级官员都大量依赖Signal进行内部沟通,因其默认的自动消息销毁功能提供了额外的隐蔽性保护。
然而,正是因为消息自动销毁带来的联邦记录保存漏洞,才促使政府试图寻求类似TeleMessage这类归档方案,以减少潜在的合规风险。 TeleMessage成立于1999年,其创始人来自以色列军事情报部门。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为政府及大型企业提供跨平台通讯归档与合规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与以色列多家情报和网络安全相关企业存在人才和技术的频繁流动。公司高管及多名技术人员均出身于以色列著名的8200单位,该单位被广泛认为是以色列的国家网络安全支柱,相当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局(NSA)。 尽管归档应用在逻辑层面能确保政府通信数据的完整保存,但此类软件增加了通信信息被外泄的风险。
不同于原生Signal的端对端加密单设备存储,TeleMessage的解决方案通过将消息自动同步或上传至云服务器或本地档案库,形成了潜在的信息泄露路径。业内专家Freddy Martinez指出,这种“伪装成Signal”的应用不仅对用户隐私构成威胁,更将设备的安全边界大大弱化,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机密的沟通时更为敏感。 迈克·沃尔茨本人在使用该软件过程中曾经爆出重大安全事故——误将《大西洋月刊》主编杰弗里·戈德堡加入了一个包含顶级官员的机密群聊,导致一段关于也门军事行动的敏感讨论被曝光。该事件不仅引发对政府官员信息安全素养的质疑,还暴露出白宫在信息管理和联邦法律遵守上的明显不足。事件发生后,白宫新闻发言人Karoline Leavit表示政府正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但对于是否采购和使用TeleMessage归档系统则置若罔闻,未做明确回应。 以色列在全球网络安全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尤其以其具备强大国家情报背景的企业在间谍软件及数字取证工具领域影响深远。
NSO集团制造的Pegasus间谍软件曾引发国际争议,被美国政府列入制裁黑名单。TeleMessage作为同样拥有以色列军事情报背景的企业,也因其产品涉及敏感的通信截取技术,引发关于其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潜在冲突的担忧。尽管以色列与美国关系紧密,但间谍和信息战的历史依然复杂微妙,先前美国情报机构多次将以色列标记为重大反情报威胁。 在联邦政府合同层面,TeleMessage已多次向美国国务院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等机构提供技术服务。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积极拓展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市场,但针对其是否为白宫采购类似Signal归档应用的问题,公司代表保持沉默,没有明确否认或承认相关合作。 除了国家安全层面的挑战,此类归档软件还将激发公众对隐私权的担忧。
毕竟政府官员通信若被第三方软件归档存储,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对外泄露风险均需重新评估。随着更多政务人员依赖智能手机进行即时通讯,这些设备自然成为国家对手和黑客的重点攻击目标。即使Signal的加密算法安全,若终端设备存在漏洞或安装了带有信息同步功能的第三方软件,消息仍可能被间谍软件或对手力量截获。 由此看来,迈克·沃尔茨在被解职当天使用TeleMessage归档应用,表面上看是为了遵守联邦记录保存法律和保障政府通信的可追溯性,但背后潜藏的安全隐患和国际情报背景使得此举显得尤为敏感。这也引发了对政府通信安全策略的深入反思,尤其是在如何平衡信息透明、合规管理与国家机密保护之间找到最佳方案。 未来,随着数字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演变,政界与技术圈都必须对使用何种工具保障消息通信展开更加严谨、透明的规范制定。
无论是选择原生加密应用,还是部署归档系统,都应纳入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以保护国家机密和公众隐私,避免引发重大的安全漏洞。 总的来说,迈克·沃尔茨使用以色列TeleMessage归档Signal消息事件,不仅是一起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更是美国政府在面临数字化转型与国家安全挑战时所暴露出的深层次管理困境。它提醒我们,在数字时代,技术选择背后的政治情报联系和安全影响不得不被重视,只有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和透明的系统管理,才能真正保障国家安全和公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