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持续演进,其核心机制——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简称 PoW)一直是保障网络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基石。然而,传统的 PoW 挖矿方式面对高能耗和资源浪费的批评声不断,亟需创新和变革。近日,Qubic 作为领先的去中心化计算与人工智能 Layer 1 协议,发布了其有用工作量证明(Useful Proof of Work,简称 uPoW)技术的重大进展,利用门罗币(Monero)及 Tari 合并挖矿实现了挖矿效率和利润的大幅提升,这不仅重新定义了 PoW 挖矿的价值,更打开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新视野。 Qubic 的 uPoW 概念基于将分散的算力用于切实有用的计算任务,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无目标哈希运算。这种方式不仅确保了网络安全,同时允许以实际价值驱动矿工算力输出。借助门罗币及 Tari 代币的合并挖矿,Qubic 不仅提升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更实现了从算力到经济收益的闭环,极大地激发了矿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自2025年5月18日以来,Qubic 挖矿贡献率从不足2%迅速增长到超过全球门罗币哈希率的10%,这一跨越式增长充分体现了其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力。 在挖矿收益方面,Qubic 当前对比单独挖掘门罗币和 Tari 代币,展示出超过50%的利润提升,平均日收益稳定保持在每台高性能 CPU(如 7950X)超过2美元的水平。据统计,Qubic 平均每日产生的挖矿利润达到3.13美元,远远领先于门罗币单独的0.64美元以及 Tari 的1.65美元。更引人注目的是,Qubic 实现了挖矿奖励的实时兑换与代币回购燃烧机制,所有门罗币和 Tari 获得的奖励均转为 USDT 并在市面上购买 QUBIC 代币进行燃烧,从而严格控制代币供应,打造一个通缩型代币生态,增强代币价值的内在驱动力。 这一创新的经济模型不仅使挖矿活动与代币价格表现高度关联,也实现了矿工、用户与代币持有者间的利益共赢。Qubic 生态系统负责人 Alberto Fernandez 表示,随着 Qubic 哈希率突破门罗币总计的10%,该网络将进入全新的去中心化计算价值时代。
Qubic 的 uPoW 技术不仅关注挖矿的硬性指标,更将算力价值的延伸推向更广阔的人工智能训练、分布式计算能力商业化乃至自主智能代理基础设施等未来应用场景。 技术上,Qubic 作为一条高速且经过 CertiK 认证的全球最快 Layer 1 区块链,采用基于 uPoW 的节拍共识机制,实现零手续费交易、即时确认和极高吞吐量。这些特性让 Qubic 在 DeFi、去中心化物联网(DePIN)、人工智能(AI)以及通用人工智能(AGI)领域具备无可比拟的基础设施优势。其分布式架构能够有效调用全球闲散计算资源,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还极大降低了入门门槛,促进了更多用户和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 Qubic 挖矿的爆炸式增长反映出市场对高效、实用区块链算力的强烈需求。在创新的 uPoW 模型推动下,传统的挖矿算力得以变身为生产力载体,赋能于实际任务,例如加密货币挖矿和未来的 AI 模型训练。
这一转变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向多元化生态系统过渡,为去中心化计算铺就坚实道路,也体现了数字经济中“绿色算力”和“价值算力”的理念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Qubic 的开放愿景不仅局限于提升挖矿效率与代币经济的优化。团队计划将 uPoW 应用推广至更广泛的业务场景,包括将闲置计算能力出售给企业客户,以及建设自主智能代理,使得分布式网络具备更强的自主性和智能化管理能力。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前沿应用将驱动全球范围内去中心化智能系统的形成,推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激发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 在竞争激烈的区块链行业中,Qubic 通过其革命性的 uPoW 技术及实际应用案例证明了自身独特价值和发展潜力。它不仅带来了更高的挖矿收入,也推动了区块链算力的合理利用,为未来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持续增长动力。
对于矿工而言,Qubic 代表着更具吸引力的收入来源和参与机会;对于开发者及投资者,则标志着一个充满创新与机遇的去中心化计算平台正逐步成型。 综合来看,Qubic 通过有用工作量证明技术的成功实践,正在重新定义工作量证明的概念和价值。它让分布式算力不再只是简单的哈希运算,而是切实用于实际经济活动,开辟了区块链技术商业化和智能化应用的新路径。未来,随着 Qubic 生态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区块链与 AI 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加强,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也将持续显现,引领数字经济迈向更加高效、绿色和智能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