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苹果公司即将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市场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所引发的关税影响表现出愈发浓厚的关注。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战升级,苹果的供应链和生产布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无疑给苹果这类全球化科技巨头带来了压力,而即将公布的财报也因此成为投资者检验苹果抗风险能力的重要窗口。苹果公司在华进口商品如今面临着20%的关税,这对其产品的成本控制和利润空间构成威胁,尤其是在iPhone、Mac电脑等核心电子产品上。而幸运的是,苹果在去年4月中旬获得了白宫针对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的豁免,成功避免了可能高达125%的中国商品报复性关税。这一外交及贸易层面的调整为苹果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
不过,关税问题并未就此消失,令苹果方面不得不制定新的应对措施以保障业务的稳健发展。苹果计划大幅加快生产基地从中国向印度的转移,目标是到2026年底,所有销往美国市场的iPhone都在印度生产。此举不仅是为了规避关税风险,同时也是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风险的主动应对。印度市场与政府对制造业的支持为苹果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当前,印度年产iPhone数量预计为4000多万台,苹果希望通过扩产将该数字翻倍达8000多万台,以满足美国和其他市场的需求。苹果已与主要合作伙伴如富士康和塔塔电子展开合作,投资印度组装工厂建设。
尽管印度新厂的生产效率尚未达到中国工厂的水平,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苹果通过持续投资和技术升级,最终能实现产能扩大和效率提升。这一转移虽“未必理想”,但却显示了苹果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决心和灵活应对战略。市场分析师对苹果即将公布的季度业绩持审慎乐观态度。华尔街普遍预计2025财年第二季度苹果每股收益将达到1.61美元,同比增长5%,收入有望达940亿美元,同比增长4%。这种业绩提升部分得益于库存提前拉动以及消费者为规避可能的关税涨价而提前购买产品的短期调整。然而,未来季度的增长前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消费需求是否会因关税及价格上调而出现“需求破坏”,成为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苹果公司公布的第三季度指引亦备受关注,分析师预计其每股收益将达1.47美元,同比增长5%,营收约889亿美元,同比增长4%。在股价表现方面,苹果股票上周小幅上涨0.4%报209.28美元,但年内累计跌幅仍接近16.4%。技术面显示,其股价已跌破50日和200日均线,形成罕见的“死亡交叉”,被视为短期弱势信号。多家华尔街投行纷纷下调苹果股票的目标价,尽管维持买入评级,反映市场对其后续增长潜力的谨慎态度。摩纳斯克雷普哈特分析师布莱恩·怀特认为,贸易战仍是苹果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即便出现最理想结果,苹果在美国的销售价格也可能上涨,生产能力将继续从中国迁移。他给出的买入评级价格目标为260美元,显示出对苹果长远发展潜力的信心。
苹果供应链重组和生产基地转移的举措,也折射出全球产业链格局的深刻变化。近年来,随着贸易壁垒、地缘政治风险和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开始多元化供应链,减少对中国单一市场的依赖。苹果作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其战略调整具有示范效应。印度凭借人口红利、制造业政策支持以及日益完善的工业基础,正成为跨国企业的“新工厂”,不但促进了本土就业,也推升了技术水平。为实现生产目标,苹果需进一步完善印度工厂的自动化水平、人员培训和供应链本地化,来缩小与中国工厂的差距。苹果此次产能转移,除了应对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外,还在规避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风险,特别是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这不仅关系到苹果的商业利益,也关乎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未来走向。投资者和市场观察者密切关注苹果即将发布的财报及未来指引,试图从数据中发现贸易战对科技巨头的真实影响,以及苹果如何通过调整战略保持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化,苹果的表现或将成为衡量国际贸易政策效果和供应链韧性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归根结底,关税并非苹果面临的唯一挑战,消费者需求变化、新兴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升级等因素亦同样值得关注。如何平衡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保障盈利增长,将是苹果未来持续成长的关键。显然,在这场复杂的全球经济博弈中,苹果正积极布局,以保持其作为全球领先科技品牌的地位与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