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盟在数字身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试图推动数字身份钱包(Digital Identity Wallet)项目,以实现更加便捷、安全和受控的数字生活体验。然而,近期围绕谷歌Play Integrity API的集成争议,成为了数字身份钱包项目的重要风向标,也引发了广泛的技术和政策讨论。许多专家、开发者和用户纷纷呼吁停止在欧盟数字身份钱包中强制使用谷歌Play Integrity服务,原因不仅涉及数据隐私和数字主权,也涵盖了兼容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等核心议题。欧盟数字身份钱包的初衷是让用户能够对自己的数字身份进行自主管理,实现身份信息的受控共享和多场景应用,其中年龄验证是一个关键的应用场景。谷歌Play Integrity API作为谷歌提供的设备和应用完整性验证服务,虽具备一定的安全保障功能,但其集成却引发了深刻的质疑。首先,依赖谷歌的服务将进一步加重欧盟对美国科技巨头的依赖,尤其是在数字身份这类关乎国家主权和公民隐私的关键领域。
欧盟一直强调数字主权的重要性,力图构建一个独立且安全的数字生态系统。然而,强制集成谷歌Play Integrity无疑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甚至可能导致欧盟的数字身份项目被美国企业的政策和技术框架所限制,削弱了欧盟在数字时代的话语权。其次,谷歌Play Integrity仅支持依赖谷歌移动服务(GMS)的设备,这在欧盟多个成员国并非普及现象,导致许多用户因操作系统或设备不兼容而无法使用数字身份钱包的所有功能,严重破坏了项目的包容性和互通性原则。数字身份钱包应当面向所有公民开放,确保不同设备和操作系统用户均可顺利使用,避免因此形成数字鸿沟。再者,依赖谷歌Play Integrity服务对用户隐私保护提出巨大挑战。尽管谷歌以高安全标准著称,但其庞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架构难以避免潜在的滥用风险。
用户的身份验证数据和设备状态信息被传输和处理,存在被追踪、数据泄露甚至被用于商业分析的可能,违背了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倡导的最小数据收集和最大限度保护原则。面对上述问题,社区提出了多个可行的替代方案。例如荷兰的Yivi身份验证应用通过开放源码实现年龄验证功能,且无需依赖谷歌Play Integrity或类似的第三方厂商服务。Yivi支持多平台,能够在多样化的设备生态中保持高度互操作性。这不仅表明了无需依赖美国科技巨头也能完成数字身份验证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坚定了构建开放、去中心化数字身份体系的信心。此外,一些技术专家建议使用Android硬件认证API作为替代,避免直接依赖谷歌专有服务。
硬件认证API能够利用设备自身的安全模块进行身份验证,既保障安全性也减少了对外部云服务的依赖。更有甚者,专家提出通过现代网页应用结合数字凭证API实现身份验证,避免对应用多端的单独依赖,将用户验证流程最大化地移至用户设备和浏览器端,从而降低第三方控制风险。还有观点指出,将年龄验证与特定操作系统或第三方软件深度绑定,违背了欧盟数字身份架构制定过程中的几个核心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开放性、用户自主控制和跨系统互操作性。强制依赖谷歌Play Integrity API,无疑破坏了这些基础理念,导致数字身份钱包项目沦为受限于特定生态的「封闭系统」,不利于长期发展。在实际应用层面,诸如意大利的数字钱包项目,因深度依赖谷歌的安全验证机制,曾出现大量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的反馈,暴露出实际运营中的诸多难题。
这些反馈不仅反映技术兼容性问题,也体现出政策制定和技术选型的脱节,提醒相关部门重新审视依赖第三方服务的风险。数字主权不仅关乎技术,更是政治和社会的选择。欧盟成员国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身份体系,确保身份认证和隐私保护在本地法律和价值观框架下运行。强制引入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服务,容易引发公众对数据被外泄、滥用的担忧,也成为多国政府和开发者反对的核心理由。未来欧盟数字身份钱包的发展,应充分尊重开放标准和多元技术路径,避免锁定在单一商业供应商生态。构建基于开放源代码、兼容多平台和设备的身份验证机制,不仅有助于增强用户信任,也能更好地实现真正的数字主权,确保技术发展的自主权和安全性。
鼓励生态系统内各方合作,支持创新的本地解决方案,推动与数字身份相关的国际标准的融合,将成为欧盟数字身份计划成功的关键。简而言之,欧盟数字身份钱包项目不应依赖谷歌Play Integrity API这一专有且具争议的系统。除技术层面的兼容性和安全隐患外,更重要的是维护数字主权、保护公民隐私、保障技术开放性与多元性。只有拒绝特定大厂的绑定,欧盟数字身份钱包才能真正成为自主、安全、互联的数字基石,推动欧洲数字社会的健康发展,迎接未来数字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