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医学史上,疼痛缓解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尽管十九世纪麻醉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手术的发展,但术后疼痛管理依然长期依赖类鸦片类药物。类鸦片药物主要源自罂粟等天然产品,凭借迅速而强大的镇痛效果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替代的镇痛利器。然而,伴随着类鸦片药物广泛应用的,是它们显著的成瘾风险和严重的副作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药物依赖和过量死亡问题持续加剧。面对这样一场公共卫生危机,科学界迫切寻求一种同样高效却无成瘾风险的镇痛新方案。2025年1月,Vertex制药集团旗下的新药Journavx(学名苏泽替霉)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首个专门针对术后急性疼痛的非类鸦片镇痛药。
这标志着疼痛管理医学的一次重大飞跃,同时也为未来的镇痛研究提供了全新方向。从机制层面上看,类鸦片药物通过与大脑中μ型(mu)类鸦片受体结合,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的传递,进而减轻疼痛。然而,这些受体同时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奖赏区域,激活后能释放多巴胺,带来愉悦感,进而产生依赖和成瘾风险。相比之下,Journavx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它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特异性靶向位于痛觉神经末梢的NaV1.8钠离子通道。这种离子通道在疼痛感知中扮演重要角色,调节神经信号的传递。
Journavx通过选择性阻断NaV1.8通道,阻止痛觉信号发出,但不会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不会产生类鸦片药膏的成瘾、耐药或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镇痛领域对非类鸦片药物的研发历程可谓漫长又艰辛。从早期发现的NaV1.7通道,到TRPV1辣椒素受体,再到神经生长因子抑制剂,每个潜在靶点都曾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临床试验中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挫折。NaV1.7通道抑制剂无法完全缓解疼痛症状,且需完全阻断方有效,疗效难以实现。TRPV1抑制剂导致体温调节失常,出现高热等严重不良反应。
神经生长因子抑制剂虽然减轻炎症疼痛,却因患者过度使用关节,引发骨关节病变问题。面对这些困境,Vertex选择了NaV1.8这一稍显低调但极具潜力的外周钠离子通道。早期研究表明,NaV1.8主要分布于外周神经系统的痛觉神经元,且对心脏电活动影响较小,具备极佳的药物开发安全性。此外,遗传学研究揭示该通道突变与某些疼痛障碍紧密相关,也为其作为药物靶点提供了有力支撑。Vertex内部的团队凭借尖端的E-VIPR高通量筛选技术,数百万分子的反复测试,从毫无指望中逐渐摸索到了具备高选择性、高效能的抑制剂VX-548,后被命名为苏泽替霉。研发过程中历经数次临床试验失败,颗粒度极细的优化与筛选,历时近三十年,最终于2025年获得FDA优先审批通过。
在此次研发历程中不仅体现了科技的进步,更彰显了制药业的耐心与坚持。现有临床数据显示,Journavx在缓解术后急性疼痛方面展现了良好疗效,且未出现类鸦片药物相关的成瘾和耐药现象。这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也大幅降低了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需要指出的是,Journavx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于急性术后疼痛,尚未针对慢性疼痛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进行广泛评估,相关试验正在进行中。此外,药物定价与医保覆盖范围问题仍需社会关注,现阶段部分患者在无保险情况下负担较重。尽管如此,Journavx的诞生标志着非类鸦片镇痛药迈出决定性一步。
未来,结合对NaV1.7及其它离子通道的深入研究,有望开发更高效复合型镇痛方案。该药的成功不仅促使医学界重新审视疼痛的生物机制,也为全球减少类鸦片药物依赖带来新希望。疼痛虽为人体重要的危险信号,但在医学干预下,减少不必要的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现代医疗的重要使命。Journavx的问世,正是推动这一使命实现的关键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