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的界限日益模糊,推动金融行业步入一个全新的融合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之一,摩根大通公开表达了其对DeFi与TradFi融合进程将加速的乐观态度,强调这一趋势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质的飞跃。摩根大通区块链支付创新负责人内莉·扎尔茨曼(Nelli Zaltsman)在2025年戛纳RWA峰会上分析指出,随着技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行业整体合作意愿的增强,传统和去中心化金融的边界有望早日打破。扎尔茨曼强调,摩根大通在推动机构级别支付系统与链上资产结合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体现了主流区块链应用进入实际金融业务场景的新起点。摩根大通的区块链策略坚持资产中立原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实时且多网络支持的金融服务,最大程度降低流程摩擦,从而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和机构的跨链需求。其近期与区块链信息提供商Chainlink合作的跨链同步结算技术试点项目,便是推动传统银行存款与多个区块链网络实现多方交易协调的突出案例。
Chainlink联合创始人谢尔盖·纳扎罗夫(Sergey Nazarov)称此项目为大型银行开启同链资产与传统资本桥梁的“早期信号”,展示了即将在全球金融市场深远影响的新技术模式。相比早些年摩根大通不得不自行搭建私有链以应对缺乏成熟公链基础设施的现实,当前成熟且价格合理的区块链工具极大释放了银行业对开放链环境的应用潜力。扎尔茨曼表示,虽然监管环境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但对能够合规对接公链技术的态度与实践日趋积极,为混合创新提供了空间。2025年5月,摩根大通在Coinbase的Base网络上推动存款令牌JPMD的试点是其区块链举措的重要里程碑。与稳定币不同,JPMD令牌由银行存款系统背书,确保资产安全性的同时,向客户开放链上市场的直接入口,实现链上资金流动性和传统现金管理的有效连接。这不仅丰富了机构数字资产产品线,也为传统金融市场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有利于促进跨领域投资与资产配置的升级。
纳扎罗夫强调,摩根大通的示范效应将影响更多银行机构关注和投身区块链领域,推动业界整体朝数字化转型迈进。区块链的加密证明和智能合约技术能为中小金融对手方提供与顶级银行同等的信用和合规保证,这无疑释放了资本市场新活力,同时推动了金融服务的竞争与创新。当前,市场对跨链原子交割(atomic delivery versus payment)技术需求日益强烈,摩根大通与Chainlink、Kinexys、Ondo Chain的合作推动了多链交易的安全高效完成,消除了不同链间结算过程中的信任与延迟问题。未来,随着去中心化借贷、资产代币化和多链资产管理工具的普及,传统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深入区块链生态,推动加密和法币资产的无缝对接。在政策层面,尽管监管机构对数字资产存在严监管态度,但随着技术治理和合规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共链和许可链的互动和协作将为创新和安全提供更多保障。摩根大通在平衡创新与合规之间不断谋求突破,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及跨国合作,这为行业树立了优质典范。
总结来看,摩根大通对DeFi与TradFi融合的乐观看法基于其多年金融科技积累和当前区块链生态成熟度。融合加速不仅推动了新产品和服务的出现,也有助于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包容性。传统银行与去中心化金融机构逐渐放下壁垒,携手构建更开放、透明且高效的金融环境。未来,技术驱动下的金融革新将实现资本流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满足全球多元化用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持续关注摩根大通和行业巨头的创新步伐,将为把握数字金融趋势、洞察市场机遇提供有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