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虚假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英国,社交平台上的错误信息不仅带来了信息混乱,还在2024年夏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英国议会科学、创新与技术委员会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虽然英国在2023年10月通过了被寄予厚望的《网络安全法》(Online Safety Act),但该法律在应对虚假信息和算法推荐机制引发的传播危机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呼吁政府采取进一步措施强化监管力度。 《网络安全法》是英国试图规范数字空间秩序的重要立法,目标是保护用户免受非法内容和有害行为的影响。自2024年3月起,法律中的部分条款正式生效,对社交媒体企业提出了明确的安全义务要求,尤其聚焦于非法内容的识别与管控。然而,议员们坦言,这部法律未能覆盖“合法但有害”的内容,尤其是那些通过平台算法被无节制放大的虚假信息。
这些内容虽然并不直接违法,但其传播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同样不容忽视。 2024年夏天,英国南港市(Southport)发生一起涉及儿童舞蹈班致命刺杀事件,紧接着大量虚假和煽动性质的内容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成为导致骚乱和社会不安的导火索。调查数据显示,有关虚假信息单在短短几天内就在知名社交平台X(前身Twitter)上获得超过1.7亿人次的潜在曝光。社交平台的推荐算法,如X的“英国趋势”和TikTok的“热门搜索”等功能,成为引爆谣言传播的助推器。 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网络安全法》在打击算法驱动的错误信息扩散方面的盲点。议员们特别强调,社交媒体公司不是简单的中立信息发布者,而是内容的积极策划者和推广者。
算法的设计和运作直接影响着用户接触到的信息类型和数量,若缺乏有效监管,便会加剧虚假内容的传播和社会极端情绪的激化。 科学、创新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戴姆·奇·翁武拉(Dame Chi Onwurah)明确表示,现行法律“远远不够”,呼吁政府重新评估并完善监管框架。她提出,为了保护公众免受虚假与误导信息的影响,必须明确社交平台的责任,对内容的算法推荐机制实行更严格的监控和规范。委员会建议政府以保护言论自由和用户安全为核心原则,建立五大监管支柱,推动未来法律更加全面有效地约束技术巨头的行为。 该报告还指出,现行法规由于定义模糊和监管主体职责不清,使得监管机构Ofcom在执行中存在困难。听证会上多方对法律覆盖范围存在分歧,尤其是是否将虚假信息纳入管控范畴,显示出法律在应对数字世界快速变化时的迟滞。
此外,报告强调,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仅是大科技企业的问题,所有类型的内容平台都应当纳入监管视野。不论规模大小,所有运营商都有责任对平台上的信息质量负责,尤其是在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敏感事件中。 在未来的立法进程中,如何平衡保护言论自由与防止信息滥用,将是英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虚假信息一方面可能涉及无害的表达自由,另一方面又可能对社会安全构成实质威胁。专家指出,建立透明且可审计的算法机制、高效的内容举报与处理系统以及完善的用户教育,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政府提出了数字安全与责任并重的立场。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兼顾用户权益保障。英国议会的这一最新调查报告,为立法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全球数字治理树立了典范。各国在打击网络虚假信息方面的经验交流,将促进形成更加完善和协调的国际监管框架。 总的来看,英国《网络安全法》虽迈出积极一步,但面对日益复杂的虚假信息挑战,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推动社交媒体平台承担更大责任,对算法推荐机制进行规范,强化监管执行力度,是保障数字空间健康安全的关键所在。如何在保障创新的同时维护信息真实性和社会安定,将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探讨的持久议题。
未来英国在数字治理道路上的策略调整和实践经验,无疑将成为全球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