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图像生成领域,诸如Midjourney这样的AI平台借助大规模数据训练生成令人惊叹的视觉作品。然而,这种创新背后却伴随着复杂的版权争议。2025年6月,迪士尼与环球影业正式起诉Midjourney,指控其通过AI图像生成服务侵害版权,利用两大娱乐巨头旗下众多知名角色进行未经授权的训练与分发,双方法律冲突由此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迪士尼与环球影业的诉讼核心在于Midjourney未经许可使用其受版权保护的角色数据,包括迪士尼的《星球大战》《漫威》《狮子王》《辛普森一家》以及环球影业的《宝贝老板》和《怪物史莱克》等重量级作品。这些角色皆是众多粉丝心中的经典形象,其版权价值极高。Midjourney通过采集、训练相关作品数据,允许用户通过文本提示生成包含这些角色元素的图像,进而下载和使用,迪士尼与环球影业认为该行为侵犯了其知识产权。
诉讼文件中明确指出,Midjourney不仅通过AI模型训练复制了上述版权角色,还通过其平台推广和营销相关图像生成服务,直接获益于这些受版权保护的内容,而未对原创者或版权所有方进行任何形式的经济回报。这种行为在迪士尼看来无异于“免费搭车”和“无底抄袭坑”,深刻损害了其原创内容价值与商业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迪士尼曾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向Midjourney提出要求,呼吁其采取技术措施避免AI生成系统继续复制受版权保护作品。然而,Midjourney方面未予响应,反而推出新版图像生成服务并计划发布AI视频生成产品,迪士尼因此被迫诉诸法律。 迪士尼在诉状中强调,Midjourney具备技术能力实施版权保护措施,例如已设有过滤暴力和裸体内容的防护机制,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阻止受版权保护角色的复制和传播。对此,迪士尼要求法院颁布初步禁令,停止Midjourney在未采取版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向公众提供图像和视频生成服务。
此次诉讼是影视娱乐业界首次大规模介入人工智能版权纷争,标志着AI与传统版权法之间的冲突逐渐升级。此前,多位作家和艺术家已针对OpenAI、Anthropic等AI企业提起版权侵权诉讼,声称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大量受保护作品训练语言模型。本次迪士尼与环球的诉讼,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法律博弈,凸显大型影视公司对AI内容生成技术潜在威胁的高度警觉。 版权问题不仅关乎法律条文,更涉及创意产业的未来走向。AI技术在降低内容生产门槛的同时,也带来了原创者权益保护的挑战。传统版权体系如何适应数字时代的快速变革,成为业界和监管机构亟需解决的核心课题。
包括Midjourney在内的AI平台,既承担着推动创新的责任,也需尊重知识产权,确保内容生态的健康发展。 从技术角度来看,AI图像生成依赖于海量数据训练,而这些数据往往涉及版权保护材料。如何平衡训练需求与版权保护是一大难题。部分专家建议AI开发者应采用合法授权或公开许可的素材,同时开发更完善的版权识别和过滤机制,避免未经授权的内容生成。立法层面,也亟待更新相关法规,明确AI内容生成中的版权归属和责任界定。 另一方面,版权权利人也需积极适应技术发展,探索新型授权模式,例如通过数字版权管理(DRM)、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追踪和许可管理。
Disney与环球影业的此次法律行动或将推动行业加快版权保护技术革新,建立更为公平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全球范围内,AI版权纠纷或将成为常态。随着更多AI服务商业化,如何规范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界限,防止侵权行为泛滥,是监管部门和行业参与者面临的共同课题。迪士尼与环球的诉讼案例为业界敲响警钟,提醒AI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与合规经营之间找到平衡点。 此次诉讼对Midjourney本身影响深远,若法院最终支持迪士尼与环球的诉讼请求,Midjourney将被迫调整产品功能,限制生成包含版权角色的图像,或寻求与版权方达成授权合作。此外,这也可能加速AI行业自律机制建设,推动建立一套规范版权保护的行业标准。
消费者和AI用户层面,此类版权争议亦提醒他们需注意二次创作与版权保护的法律风险,避免使用侵权内容进行商业或非商业传播。未来,随着版权监管趋严,用户对原创内容的尊重意识将逐步增强,推动形成更加健康规范的数字创作环境。 综上所述,迪士尼和环球影业起诉Midjourney事件不仅是版权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人工智能与传统娱乐产业在数字时代版权保护问题上的一次深刻碰撞。AI技术的飞速发展呼唤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框架和技术保护手段,保障原创者权益,促进创新与合理利用并存。各方持续关注此次诉讼的后续发展,期待案件能够为全球AI版权治理提供有益经验和指导思路。未来,唯有正视与解决版权冲突,AI时代的创意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