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战争、流离失所和社会变革带来了无数创伤,这些创伤的影响远远超出显而易见的心理痛苦,更深层次地作用于我们的基因表达。作为一名分子生物学教授,拉娜·达贾尼(Rana Dajani)致力于研究创伤的遗传遗产,尤其关注创伤如何通过表观遗传学传递给后代,及其对人类适应和发展的影响。她的研究不仅涉及叙利亚难民等脆弱群体,也回溯至两个特殊的族群——约旦的切尔克斯人和车臣人,揭示了创伤遗传的复杂性与多维度。 创伤与基因表达的关联体现了表观遗传学的核心理念,即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基因的开关,而非改变基因序列本身。创伤作为一种持续的环境压力,能调控某些基因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影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达贾尼教授的研究重点是识别哪些基因受到创伤影响,以及这些变化是否可以逆转,同时最具挑战性的,是探讨此类表观遗传改变是否能跨越三代甚至四代传递。
叙利亚难民问题为她提供了直接观察创伤影响的窗口。与一般西方视角中将创伤局限为单一事件并关注PTSD的研究不同,她提出在持续战争和流散的环境下,创伤是动态且累积的,远未达到所谓的“创伤后”阶段。这种不同的时间框架促使她探讨创伤的长期遗传后果。她惊人地发现,创伤经历能在基因层面留下“标记”,这些标记不仅影响受害者本人,还能通过母系向女儿和孙女传递。通过严格的研究设计,她追踪了1980年代大马士革惨案中受孕期间遭受创伤的祖母及其后代,识别出数十个具有表观遗传标记的基因。这些基因大多不归于已知的生物学通路,显示创伤影响的机制远比传统理解更为错综复杂。
创伤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呈现非线性、多维度的特征。达贾尼认为,这些未被识别的基因可能属于高级调控层,其开启与关闭决定了一条复杂的信号传递路径,最终塑造行为和适应性反应。例如,处于持续压力状态下,儿童的某些受体基因可能关闭,导致其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常年升高,而通过适宜的干预措施,这些基因又有可能重新激活,从而缓解持续的生理应激反应。这种在生命周期内的基因开关变化是单一维度的,而她的发现显示,跨代的基因调控更像是赋予后代多样化选择的复杂系统,增强了他们面对不可预测未来环境的适应力和灵活性。 这项研究不仅对创伤遗传学有重要贡献,也为人类的进化与适应提供了新的视角。人类历史上不断面对环境变化、战争和其他创伤性事件,正是这种多代适应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支持了人类的生存与繁荣。
不同于传统的将受害者视为脆弱的单一维度,达贾尼教授的研究强调了从“受害者”到“有能动性者”的转变,展现了创伤遗传背后的希望和人类内在的韧性。 在应用层面,她提出的“我们爱阅读”项目,利用文化自觉和阅读干预帮助叙利亚儿童减缓创伤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该项目简单却意义深远——通过定期让青年和成人在公共空间用母语大声朗读来自本地文化的故事,改变他们对创伤的认知和内心状态。经过干预,受影响儿童的压力激素水平显著下降,情绪认知和应对能力得以提升,甚至部分逆转了因创伤而调节的基因表达。此成果展现了兼具科学严谨性和人文关怀的研究范式。 另外,达贾尼教授对约旦切尔克斯人和车臣人族群的研究,凸显了科学探索和社会责任的结合。
通过建立家谱和DNA数据库,团队不仅研究了这些族群的遗传特性和疾病风险,更注重归还研究成果给社区,让族群成员参与数据设计、收集和解释,增强了科学的透明度与社会信任,也推动包容性科学的实践。这种从研究对象到研究合作者再到知识共享主体的转变,成为其推动科学民主化的重要理念。 创伤遗传研究对医学、公共政策、社会项目设计及文化理解都具有深远意义。通过科学验证创伤能跨代传递并可干预,人们对创伤康复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将实现质的飞跃。政策制定者可以据此设计更具包容性的援助和教育计划,强调社区内部资源的激活和文化认同的重建。这种科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指向了未来人类心理健康与社会稳定的新方向。
综上可见,拉娜·达贾尼教授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表观遗传学框架下的创伤理解,更为全球脆弱群体提供了科研关怀与社会支持的结合路径。她的工作提醒我们,创伤虽痛苦,但其遗传影响蕴含多代适应与希望的可能。通过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努力,人类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历史负担,同时激发内在韧性,共同创造更加包容、理解和进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