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前总统特朗普提出的“一大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该法案的通过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尽管法案本身并未包含直接针对加密货币的条款,但分析师和投资者普遍认为,比特币有望从该法案带来的经济政策和财政环境变化中显著受益。比特币作为领先的数字资产和重要的抗通胀工具,其未来市场表现备受期待。特朗普“大美法案”的核心在于大幅提升美国政府的借款能力,尤其是在国债上限被历史性提升5万亿美元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有望引发一系列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法案的成型过程伴随着激烈的党派斗争,最终几乎全体共和党议员支持,仅有两名共和党议员反对,而民主党则给予强烈批评。与此同时,包括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内的部分共和党内部人士也表达了异议。
尽管如此,法案的通过意味着美国政府将扩大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继而对货币政策以及市场流动性产生深远影响。此前,市场曾期待该法案能够纳入对加密货币税务法规的改革措施,特别是在调节比特币矿工双重征税和优化空投、质押收益的申报程序等方面进行调整。但坦率地说,最终通过的法案文本并未包含任何与数字资产有关的税务修正案,这也使得业界对税改的期待落空。然而,尽管缺乏针对性条款,许多分析师认为,大美法案所推动的财政扩张策略和债务升高,会间接促进比特币等抗通胀资产的需求。纽约曼哈顿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杰西卡·赖德尔指出,特朗普在任内创造的赤字规模创下近半个世纪新高,比起前任总统有明显增幅。由此导致的货币供应扩大和美元购买力的缩水,有利于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属性发挥,投资者更倾向于寻求其稳定避险价值。
加密领域权威分析师兰杰·辛格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增加国债额度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更多货币印刷,在长期内这对比特币是利好消息。与此同时,全球资产顾问公司deVere集团CEO奈杰尔·格林向媒体表示,市场对比特币以及黄金等稀缺资产的需求正在回升,其背后缘由是投资者对购买力下降的担忧上升。比特币自年初以来价格保持坚挺,部分原因就是投资者将其视为对抗通胀的关键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比特币持有者有望从中获得资产升值机会,但伴随着该法案所带来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提高关税的措施,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大美法案不仅包括对富豪阶层的税收减免,例如年收入超过百万美元的人群预计税后收入将提升3%以上,同时还放大了州和地方税收扣除额,使中低收入者受益有限。与此同时,法案在福利项目上做出了削减计划,包括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和医疗补助(Medicaid)等关键社会保障资金也将面临紧缩。
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尤为引人关注,法案通过后美国预计将针对约十个国家实施20%至30%的关税提升,扰乱全球供应链并引发贸易壁垒升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代表了美国贸易和财政模式的永久性重塑,其长远影响仍需时间验证。美国多位亲加密货币的国会议员则未放松对数字资产立法的努力。事实上,7月3日当天,怀俄明州参议员辛西娅·拉米斯(Cynthia Lummis)推出了独立法案,旨在解决加密货币税务中的关键问题。其法案建议废除比特币矿工面临的双重征税,设定数字资产交易和资本利得300美元以下免税,年度免税上限为5,000美元,为挖矿产业和普通数字货币投资者减轻负担。美国众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弗伦奇·希尔(French Hill)、农业委员会主席格伦·汤普森(Glenn Thompson)以及议长麦克·约翰逊(Mike Johnson)宣布,将在7月中旬启动“加密货币周”,围绕加密货币监管、稳定币规则以及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监管展开集中立法讨论。
其中包括被寄予厚望的CLARITY法案,以建立行业监管框架;反CBDC监控法案,力图防止数字美元的全面普及;以及GENIUS法案,针对稳定币发行和监管制定具体标准。随着特朗普对STABLE法案的积极推动,这些立法措施显示出美国政界对加密货币行业态度的微妙转变,试图在创新与监管之间找到平衡。总结来看,特朗普的大美法案尽管没能直接带来加密货币税制改革,但它通过大幅提升国家债务上限和扩大财政赤字,间接推动了比特币的价值提升。市场对美元潜在贬值的担忧,使得投资者纷纷转向比特币等稀缺数字资产寻求保值。此外,随着美国立法层面针对数字货币监管和税务制度的逐步推进,加密行业正处于风口浪尖。然而,这些利好消息也伴随着潜在的宏观经济风险,如通胀压力加剧、社会福利削减、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等,投资者需审慎评估潜在风险。
未来,比特币能否持续受益于这场财政重构,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环境、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走向以及数字资产监管法规的完善程度。中国投资者和全球市场参与者应密切关注美国最新立法动态,合理调整自身加密货币投资策略,把握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数字资产日益成为全球金融体系重要角色的当下,比特币的价值和市场地位有望继续提升,成为抗击通胀和财富保值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