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国防部在支持高校基础科研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科研项目涵盖人工智能、海洋安全、微系统技术及癌症研究等多样方向,助力提升军事实力与战略优势。然而,2025年初,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发布内部备忘录,提出对科研项目间接成本报销率进行15%的硬性上限限制,此举迅速引发高校界强烈反弹。自二战以来,五角大楼以“广泛机构公告”的形式,支持大学开展多种基础研究,这些经费不仅用于直接科研开销,也涵盖如核级实验室、海量数据分析计算机系统、IT基础架构维护和科研人员管理等间接成本。根据堪萨斯大学统计,五角大楼每年约有六成基础科研资金流向高校,间接成本的合理报销比例通常在50%到65%之间。此次限制报销率为15%,不仅大幅降低了高校原本的科研环境保障,更可能导致已有合作协议被迫重谈甚至终止。面对突如其来的经费紧缩,多达15所大学以及相关高等教育协会迅速联合提起诉讼,控诉五角大楼违反《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多项规定,包括非法更改经费报销规则、未授权自行终止现有资助以及作出武断和反复无常的决定。
他们认为,五角大楼的做法不仅破坏了长期协商达成的经费协议,还让各高校处于两难境地:接受低价报销率可能失去未来资金,拒绝则面临现有资金被回收。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布莱恩·墨菲(Brian Murphy)考虑到高校的急迫权益,于6月18日颁布了临时禁令以阻止五角大楼实施该限制政策。法院指定案件的下一步听证时间为7月2日,将继续审理该政策合法性。此次诉讼不仅是高校为维护科研独立和资金保障而进行的重要维权行动,也揭示了美国政府在科研资助政策上的复杂博弈。事实上,五角大楼并非唯一试图限制科研经费间接成本的政府机构。早在今年4月,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首次提出类似限制,就被法院永久禁止实施。
能源部(DOE)也采取了同样策略,目前同样面临法院的临时禁令。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则审慎暂停了有关政策的实施,计划随着相关听证推进或作进一步调整。这些政府部门试图压缩间接成本报销比例,主张将资金“重新分配”到“应用创新、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领域,强调应优先资助直接军事实用项目。然而,高校及学界学者担忧,这种做法忽视了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价值和必要的后勤保障。如果基础研究环境受损,势必影响研究质量和创新突破,间接损害国防科技的发展潜力。五角大楼的举措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程序问题。
高校组建的联盟指出,国防部未充分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也未进行合理的过渡处理,骤然限制报销率打破了既定资金安排,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违反了行政程序法的公开公正原则。此外,申诉方强调,间接成本费用在科研项目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它支撑着实验设施的运维、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管理以及研究人员的辅佐力量。若硬性压缩这些费用,势必导致科研环境恶化,限制高质量研究的开展。这不仅影响大学的科研自主,也势必波及整个创新生态链。此次法庭的临时禁令意味着五角大楼必须停止执行将间接费用上限统一限定为15%的政策,至少在法院最终裁决之前,资助双方需维持现有合同条款。联邦法院审理过程中,国防部需详细说明该政策制定依据是否合法合规,并陈述相关程序是否获得充分审议。
对于高校而言,诉讼不仅是阻止资金流失的战役,更是争取合理经费环境的长远之举。更广泛地看,此事件揭示了学界与政府部门之间在科研资金分配策略上的分歧。政府部门希望资金用得更“精准高效”,推动跨领域战略和应用型技术的发展,而高校则更强调科研的系统性和基础性价值,呼吁保障学术自由和科研稳定性。随着多家重要联邦机构陆续出台类似限制政策,未来科研资助体系或将迎来深刻调整。法律诉讼和行政听证成为关键节点,将直接影响美国科研创新的走向。专家评论指出,虽然压缩间接成本有助于控制公共资金支出,但若无配套措施保障科研基础设施和人员运营,短视节流可能适得其反,阻碍创新步伐。
高校如堪萨斯大学等积极应诉,旨在维护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和科研环境,有助于保持美国科研领域全球领先的竞争力。新闻报道也称,此案具有里程碑意义,不只是高校资金争议,更关乎未来国防科技创新生态。因此,各界呼吁政府和高校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平衡方案,既确保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也保障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五角大楼方面暂未对诉讼发表评论,司法部同样保持沉默。预计随着7月初庭审的临近,更多细节将被披露,司法判决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科研资金政策的重要风向标。总结来看,联邦法院对五角大楼限制高校科研间接成本报销政策暂时阻止,体现了司法对科研资金公平性的保护。
对高校而言,这意味着可以暂时免于重大资金打击,稳定科研项目进展。对国防部门来说,则需重新审视资金管理和项目支持方式,兼顾军事实际需要与高校科研环境。此次事件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下资金争议,还将激发各方反思科研资助结构,促进更合理高效的公共资金投入和管理。未来美国高等教育与国防科技创新的互动模式,或将迎来新一轮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