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场名为“真实人体”(Real Bodies)的国际巡回人体标本展览在英国伯明翰国家展览中心亮相,展出大量采用塑化技术加工的人体遗体。这些尸体通过剥去皮肤、解剖器官,以展示人体内脏结构,并通过塑化处理保存。然而,英国议会中多位议员及人权组织指出,这些遗体极有可能来自中国被处决的政治犯和死刑犯,尤其是涉嫌未经当事人同意甚至强制摘取器官的受害者。此事不仅引发了在博物馆和展览领域关于人体标本伦理的持续讨论,也揭示了背后复杂的人权困境与国际法律挑战。 此次展览所用的尸体据称是由中国大连的一家名为大连霍芬生物技术公司的机构提供。根据纽约州检察长办公室早前的调查,该机构收集的尸体主要来源于中国警察机关,难以证明其合法来源及捐赠者同意。
想象展览公司(Imagine Exhibitions)为美国亚特兰大的一家公司,负责在国际上运营和推广“真实人体”展览,该公司曾因尸体来源问题受到质疑,却一直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展出尸体获得了适当的知情同意。这引发了英国上议院议员阿尔顿勋爵的关注与谴责。 阿尔顿勋爵于2021年1月在英国上议院公开表示,展览中展示的尸体极有可能是中国被执行死刑的犯人,他本人认为这种形式的展览应被全面禁止。他强调,在二十一世纪仍存在将人体做为“展示品”进行“展览”的行为令人震惊和悲痛。此外,这起事件让议会开始认真考虑通过立法,要求所有进口到英国用于医学或科学目的的人体组织及细胞,必须附带明确的合法来源文件和捐赠者同意书。此项修正案是英国政府回应由中国调查法庭(China Tribunal)所揭示的“强制器官摘取”指控的第一步。
2019年,中国调查法庭发布了具有震撼力的报告,指出中国境内多年来大规模存在强制摘取器官的现象。法庭认为,这种恶劣行为极有可能针对法轮功修炼者及其他被迫害群体,包括维吾尔族人。法庭证据显示,这些被认为是活体摘除器官的受害者未获得任何同意,器官移植黑市由此暗中兴盛。在该背景下,英国公众和政府开始更加警惕表现人体遗体的展览背后的合法性和伦理道德。 展览公司曾向媒体承认尸体确实来自中国,但坦言没有任何文件能够证明尸体身份或其在生前同意用于解剖和展览。事实上,类似的争议并非首次出现。
2008年,纽约州总检察长安德鲁·科莫曾对前身为Premier Exhibitions的前公司施压,要求其停止使用来源不明的尸体举办展览。后来达成的和解协议规定,必须提供详细死因及合法来源证明,保证尸体使用符合法律规定。然而,如今的“真实人体”展览似乎未能完全遵照此类规定。 伦理学、法律和人权专家提及,使用死刑犯遗体,尤其是政治犯或被强迫摘取器官的受害者遗体,进行公开展览是一种极其不尊重逝者和其权利的行为。更何况,很多尸体缺乏任何有效的知情同意,可能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担忧。这类展览不仅在学术和医学研究中存在合法来源的重要性,在公众展示面前更是对逝者尊严的考验。
展览引起的争议同时引发了博物馆界自省。各国文化与自然历史类机构都在不断思考如何处理涉及争议性人体遗体展品,坚守职业道德,防止被黑市和非法来源牵连。英国正试图通过立法完善相关监督机制,而国际社会也呼吁建立统一标准,确保人体遗体使用全过程透明合法。 除法律和伦理层面的讨论外,公众对“真实人体”展览内容本身的科学价值和教育意义也提出质疑。虽然展览声称提供了关于人体结构和新冠病毒影响人体的最新科学研究内容,但若尸体来源无法确定且涉嫌非法获取,此类教育目的也变得名不副实。许多医学生、教育机构及公众认为,仅当材料来源合法、尊重逝者权利时,医学展览和公众教育才具有应有价值。
此事件传递出的信号,在于全球化展览如何面对跨国人体材质的合法性和伦理检查。涉事公司和展览组织者需要承认并承担相应责任,确保所有人体展品来源透明可信,以维护国际公众的信任。同时,国家监管机构及立法者应加强法律框架,打击非法尸体交易、防止强制摘取器官及其他侵犯人体尊严的行为。 总而言之,英国“真实人体”展览涉嫌使用中国死刑犯遗体事件,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展览问题,更关乎全球人权、医学伦理和文化道德。随着各界持续关注,有望促使相关国家加快立法步伐,规范人体展览市场,推动废除涉及强迫和非法交易的人体资源使用方式,真正实现尊重生命和人权的国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