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大规模军事进攻,乌克兰空军在战争爆发时仅拥有約125架作战飞机,这些飞机集中部署在十几个大型空军基地。然而,面对俄罗斯庞大的深度打击能力,拥有数百架战机以及数千枚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优势,外界普遍对乌克兰空军能否幸存抱有悲观态度。令人震惊的是,乌克兰空军不仅挺过了战争初期的猛烈轰炸,还持续执行日常的防空与打击任务,坚持运行至今,成为现代空军应对巨大威胁下存活与反击的典范。相较之下,台湾空军所面临的威胁和地理局限性,使其难以复制乌克兰空军的生存奇迹。乌克兰战场是一个面积庞大、空军基地和民用航线众多的环境,台湾则面积狭小,空军基地有限,且位于中国大陆近海,面临更为严峻的空间限制和导弹威胁。乌克兰空军的成功生存关键在于其极高的机动性和分散部署。
战前,乌克兰与盟军情报机构紧密合作,提前得知俄罗斯的打击计划,采取了将人员、飞机与弹药分散到数十个小型民用机场甚至公路跑道的策略。分析人员指出,“当导弹抵达指向目标时,真正的机组和装备早已移动”,这使俄罗斯的导弹失去了准确打击乌克兰空军集群的能力。乌克兰空军始终坚持分散部署的规程,尽管在部分阶段因警惕性下降导致了部分损失,但整体上保证了空军力量的长期存续。相比之下,台湾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大限制了其分散部署的空间。台湾面积大约是乌克兰的二十分之一,拥有约50个航空场,而乌克兰则超过900个。台湾的十个大型空军基地虽然规模不小,有些基地如台东配备了地下机库,理论上可以提供一定保护,但面对中国不断扩充的数千枚弹道和巡航导弹,基地和飞机依然极易成为首轮攻击的目标。
麻省理工学院安全研究项目的埃里克·海金博萨姆指出,尽管台湾有分散部署的意愿和部分能力,“但地理位置束缚了部署的灵活性”。中国火箭军拥有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导弹库存,能够在短期内对台湾实施持续的导弹轰炸,极大地威胁台湾空军的生存,特别是在战争初期的头几周内,几乎可以摧毁或严重削弱台湾的空军力量。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的系列军事演习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多次模拟战争过程表明,侵略一开始,中国军队便集中火力打击台湾的海空军力量,令其陷入严重被动。加州的兰德公司同样建议台湾政府将更多防务预算投入地面防空系统,因为地面防空设施更容易隐藏在台湾崎岖复杂的地形中,且在面对导弹威胁时具备更高的存活率。中国军事现代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导弹库存的激增不仅能摧毁台湾空军,还能迫使其采取地下存储,降低空军的实时战斗效能。
然而,尽管面临如此威胁,台湾空军的残余部分仍有潜力对冲突产生一定影响。中国导弹资源虽然庞大,但并非无限,双方都必须在攻击目标上权衡取舍,这为台湾空军保留了在冲突中有限反击的可能性。台湾防务改革倡导者呼吁将资金更多投入隐蔽式导弹、微型无人机等灵活高效的新兴武器系统,内容不仅仅是拥抱新技术,更是对现实局势的深刻认知:在全规模战争的压力下,台湾空军的战斗保存期极短,传统大型基地和大量战机不一定能够扭转战局。综合来看,乌克兰空军的生存经验展现了从情报预警、分散部署到持续警惕的重要战略价值,但地理和威胁格局令台湾无法完全复制这一模式。虽然台东地下机库和部分分散策略可能延缓冲击,但面对数量庞大、覆盖广泛且持续的导弹袭击,台湾空军的存活困难重重。对于台湾来说,更加依赖机动灵活的防空系统、多样化的小规模武器平台,以及跨军种的协调防御成为未来防卫的重要方向。
面对强大的对手,台湾军事战略的调整不仅是对空军的适应,更是对全方位防御体系的革新要求。乌克兰空军的生存故事虽然令人振奋,但对台湾来说,现实地理约束和敌方导弹威胁的极大提升使其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空中战力部署策略。未来台湾防务应在学习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殊地理环境与威胁态势,寻找最适合的生存与作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