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关于人类与机器何时真正融合的讨论在科技界和社会各界日益热烈。OpenAI的创始人之一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提出了一种观点,即我们正处于一个“融合”的进程中,而非某个突发的“奇点”时刻,这为人们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他将这一现象称为“融合”(The Merge),认为这是一种渐进式的变化,影响深远且不可逆转。融合的概念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奇点”,后者倾向于将人机关系的演变视作某个具体时间点的质变,而“融合”更强调的是长期演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从我们日常的生活细节开始,例如智能手机如何掌控我们的活动安排,社交媒体内容如何塑造我们的情绪反馈,搜索引擎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奥特曼指出,这些背后的算法不仅仅是工具,它们在优化预设目标的同时,已经处于超出单一人类理解的复杂层级。
这不仅使得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越来越依赖技术,还促使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互动和共演发生质的飞跃。事实上,我们正进入一种“共进化”的阶段,人工智能不仅改变我们,我们的行为和创新同样推动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我们打造更强的运算设备,运行更高效的AI模型,而AI则反过来优化硬件设计,形成良性循环。这种进步的动能几乎难以阻挡,除非人类自身启动自我毁灭,否则超越人类智慧的人工智能、基因增强技术以及脑机接口技术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奥特曼也批判了人类在面对自身智能提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局限性和傲慢,人类往往自认为智力处于宇宙生物链的顶端,难以想象自己会被超越。然而,真正的智慧可能是一种延续的光谱,而非孤立的峰值。
人类自身与其他灵长类的区别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同理,未来的人工智能也可能抱有类似的认知,看到我们之间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融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可能通过脑电极直接连接实现,也可能仅仅是人与聊天机器人建立亲密的伴侣关系。然而,最理想的融合情况是人类与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团队,协同关心彼此福祉,超越生物种族的对立,实现共同的身份和目标。奥特曼强调,这种融合并非遥远的科幻梦想,而是眼下正在进行的现实。硬件算力的指数级增长和全球科技人才的成倍增加,使得人工智能能力飞速跃升。
双指数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直觉认知,使得融合将在许多人预期之前到来。然而,他也警告全球社会必须更认真地对待这一转折。融合进程涉及广泛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需要全球范围的协调和合作,以确保这场变革造福全人类,而非加剧分裂和冲突。值得一提的是,融合的现实已经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例如,奥特曼反思了网络注意力的转移与“注意力黑客”现象,就如同上一代的糖尿病流行一样成为新时代的“流行病”。智能手机和社交平台的设计让人们沉迷于点赞与愤怒的循环中,注意力显著分散,导致情绪波动频繁而且往往难以转化为积极行动。
这不仅影响了他的亲身经历,也在年轻一代中蔓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面向未来,奥特曼提出了一种醒世的观点:我们将有能力设计自己的后代,不再完全依赖自然进化。他认为人类可以选择成为数字智能的生物启动程序,进而在进化树上逐渐淡出,或者通过有意识地塑造融合样态,实现可持续的共生共荣。总的来看,萨姆·奥特曼关于“融合”的论述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且复杂的未来景象。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对抗或替代,而是深度交织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拥有历史悠久的创新能力和生存智慧。
拥抱融合时代,需要的是更多的想象力、谦逊和合作精神。随着科技的不断迈进,融合将推动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延伸人类精神和认知边界的伙伴。在这个充满牵引力的未来,我们必须不断反思如何保持人性,如何让科技服务于更广泛的幸福和公平。萨姆·奥特曼的观点不仅为科技前沿提供了方向,同样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变革。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走好这一步,将决定人类文明的下一个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