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日益复杂化,针对不同攻击团伙的命名体系和归因标准不统一,成为安全从业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攻击者往往被多家安全公司赋予不同的名称,导致情报共享与分析效率严重受阻,阻碍了快速和准确的威胁响应。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微软与CrowdStrike近日宣布联手发布一个共享的威胁行为者映射词汇表。该词汇表不仅梳理和整合了双方对主要威胁团伙的命名及相关情报,同时致力于建立一个业界认可的协作框架,促进多方协作并简化威胁归因过程。这一联合举措在提升网络安全生态系统整体防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威胁行为者的命名混乱由来已久。
不同安全厂商往往依据自身的情报收集方式和威胁特征,采用各异的代号系统。例如,在微软的体系中,曾使用化学元素作为命名规律,后于2023年改为天气主题,如“Midnight Blizzard”(午夜暴风雪)和“Forest Blizzard”(森林暴风雪)。但在CrowdStrike以及其他安全团队那里,这些威胁团伙又使用了“APT29”、“Fancy Bear”等多样的称谓,导致同一攻击团伙存在多重名称,分析师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交叉比对,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微软的企业安全副总裁Vasu Jakkal指出,通过形成统一的映射词汇,能够让安全专业人员更迅速地将信息对齐,提升判断的准确性和信心。CrowdStrike安全策略负责人Adam Meyers亦强调,双方的词汇表被誉为“密码石”,不仅统一了不同称呼,还借助各自独有的透视视角,丰富了对攻击行为的理解,拓展威胁归因的深度与广度。 此次合作旨在为安全业界搭建桥梁,让不同来源的威胁情报形成连贯图谱,减少信息断层。
它涵盖多种攻击动机类型,包括国家级黑客组织、财务驱动的网络犯罪团伙、影响力运作团队及新兴的攻击集群。微软与CrowdStrike共同梳理了超过80个知名威胁团伙的各类别名,并对其行为模式、攻击工具和战术进行了综合关联。这让安全决策者能够在复杂的情报海洋中快速识别出潜在威胁,提高响应速度和防御策略精准度。 尽管此次词汇表联合发布尚为双方私营公司间的合作,但谷歌旗下Mandiant安全团队及Palo Alto Networks等行业巨头也表达了参与承诺,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安全厂商加入,形成更为庞大的协同情报网络。该项目并非强制制定唯一命名标准,而是提供一个映射和桥接的平台,帮助业界在不同标准体系间实现无缝对接。 技术层面上,微软与CrowdStrike还利用各自海量的远程监测和威胁猎捕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持续挖掘联动线索,将攻击行为的多个维度纳入归因范围。
这种多面向的威胁追踪能够增强威胁感知的完整性,帮助企业及政府机构在面对亚国家行为体及网络犯罪组织时,做到更为精准的防护和溯源。对于全球信息安全环境而言,这意味着针对高危攻击者的检测和响应将更加高效,减少因归因混乱带来的误判和延误。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融合,网络威胁也呈现出多样化与深度隐蔽的趋势。业界在面对不断演化的攻击手法时,更加依赖准确的威胁情报与归因分析。微软与CrowdStrike的联合词汇表不仅是对当前网络安全协作模式的革新,也为未来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合作的安全生态奠定基础。它激励了更广泛的信息共享与联动,推动安全技术实现从孤立防御向整体联防的转变。
归根结底,威胁行为者的准确识别是网络安全防御链条的核心一环。只有在确保情报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才能针对不同威胁制定有效的对策和缓解策略。微软与CrowdStrike的这一创举,正是面向未来网络安全格局升级的里程碑,推动行业迈向统一语言、高效协作的新时代。 随着这一词汇表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安全研究人员将能够更轻松地通过标准化的映射关系,识别国际范围内不同平台和工具报告中的威胁行为者,提升信息共享速度和精准度。同时,加强对攻击者多方面特征的整合,有助于形成综合判断,避免因片面归因造成的漏洞和盲点。 未来,更多安全厂商的参与将不断丰富词汇表内容,推动跨组织、跨区域的情报融合,强化全球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借助先进技术与协作机制,企业和机构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多样化且不断进化的威胁环境,实现主动防御和高效响应,保护数字资产和业务稳定性。 综上所述,微软与CrowdStrike联合发布的共享威胁行为者映射词汇表,是网络安全行业面对命名混乱与归因复杂性的创新解决方案。它不仅提升了安全团队的研判能力,减少了分析难度,更为持续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奠定了基础。随着更多组织加入协作,该项目有望推动全球网络安全生态迈向更加统一、高效和精确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