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文明作为西方历史的重要源头,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迹和文化遗产,其中拉丁铭文尤为宝贵。这些铭文不仅展现了古罗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还承载了当时人民的思想语言和社会关系。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许多铭文因风化破损、资料缺失等原因难以被完整解读,给历史学家和拉丁学者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一项由谷歌深度思维(DeepMind)团队与多位历史学家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Aeneas”,正有效助力学者们破解这些古老文本的秘密。Aeneas以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命名,融合了生成式神经网络技术,能够基于大量已知的数据,推测铭文可能的年代、地理位置及缺失内容。Aeneas的训练数据涵盖超过17万条拉丁铭文,约1600万字符,其中包含铭文的时间、地点和文本内容等信息。
该系统通过学习铭文的语言特点、拼写变体及历史背景,能够识别复杂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者解决传统比对方法中面临的繁重工作量和低效率。古罗马帝国疆域广阔,跨越五百万平方公里,铭文分布于62个省份,不同地区的语言风格和用词习惯各有差异。传统依赖人工逐条比对铭文的方法极为费时且易受主观影响,Aeneas的智能分析显著提升了比对和判定的速度与精准度,为学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该系统还能对铭文中的缺失部分进行内容补全,让破碎的历史记录更加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测试案例之一便是分析著名的“奥古斯都事迹铭”,这是一份由罗马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亲自撰写的功绩记录。学界长期对铭文的具体书写年代持有争议,由于文本中包含一些夸张成分和地理误差,使得确定时间更为复杂。
Aeneas在分析时综合考虑了拼写上的古老用法和细微差异,成功推断出两段历史学界争辩的可能时间范围,进一步验证了其强大的推理能力。超过20位专业历史学家参与了使用Aeneas的实际试验,结果显示在90%的情况下,AI提供的推断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起点。研究团队强调,将AI作为辅助工具,与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引发过争议,部分观点担心依赖技术会削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然而,Aeneas的成功案例表明,合理利用生成式神经网络,能够有效促进人文学科的研究效率和深度。此次项目不仅为考古学和古代语言研究树立了范例,也展示了跨学科协作的巨大潜力。
除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等多领域专家均从中获益。拉丁铭文的发现频率每年约为1500条,若无高效工具,准确分析和鉴定这些铭文耗时极长。Aeneas能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将铭文精准归属至帝国的具体省份,提供准确的年代和环境背景信息,这为文化研究者揭示历史真相打下坚实基础。同时,AI系统还能根据上下文推测缺失的文字,使得残损铭文以全新的形态“复活”,极大改善了文献资料的可用性。学者们也借助Aeneas打开了对古代社会更多层面的理解。铭文跨越社会阶层,记录普通人生活琐事至政治命令,打破了以往只有精英文献受关注的局限。
通过AI技术支持,我们得以窥见古罗马多元化社会的丰富侧面,加深了对其语言演变、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的认识。纵观整个人工智能与古代文本研究的结合,Aeneas项目显示了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如何为历史研究提供创新方法。未来或有更多跨学科合作诞生类似工具,推动数字科研浪潮深入传统人文领域。该技术亦体现了AI能够合理辅助而非替代专家判断的理念,从而加强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效率。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还可能参与考古遗址的智能分析,古文献数字化整理,以及模拟古代语言和文化环境等工作。人工智能正在帮助人类打开通往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时空之门,让沉睡千年的故事再度鲜活生动。
展望未来,深度融合科技与人文,为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提供崭新动力,将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正如谷歌深度学习团队所言,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容量巨大的运算机,更是人类理解自己过去的桥梁和向未知未来探索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