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毒品执法局(DEA)近日决定关闭在中国的两个办事处,此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一决策发生在DEA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即如何有效遏制来自中国的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流入,这种化学品是导致美国芬太尼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DEA的数据,芬太尼及其类似物每年导致近十万美国人死亡,且大部分芬太尼前体化学品来自中国。 DEA局长安妮·米尔格拉姆(Anne Milgram)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此次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集中力量于最能挽救美国生命的地方”。米尔格拉姆同时透露,DEA的全球办事处将缩减约12个,以调整当前在69个国家拥有的93个办事处的规模。此次关闭的具体办事处位于中国的上海和广州,仅保留在北京和香港的办事处。
关闭上海和广州办事处的决定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有关于此消息的传闻。然而,根据一位熟悉此事的美国官员透露,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合作在实际上存在很大困难。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将多种芬太尼生产化学品列为受控物质,并多次警告公司停止非法运输,但该国仍是导致美国芬太尼危机的主要化学品来源。 这一局面使得DEA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DEA前外事行动负责人麦克·维吉尔(Mike Vigil)的说法,如果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那么美国打击芬太尼的努力将更加艰难。“我们需要与中国合作,阻止前体化学品的流入,而减少在中国的代表性只会使这一进程更加复杂,”维吉尔指出。
实际上,美国在2017年通过长时间的外交努力,才得以在中国的上海和广州开设办事处。当时,美国对这两个城市寄予厚望,因为它们不仅是贸易中心,也是有组织犯罪的温床。虽然官员们对这些办事处的期待很高,但多年后的今天却发现,中国的合作往往是名义上的,DEA在当地的代理人在获取签证和执行任务时面临相当多的限制。 自2022年美国国会众议院前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访问台湾后,中美之间的反毒合作暂停。同年,DEA的多位官员曾警告称,由于美中关系的恶化,反毒合作变得上相困难。然而,情况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所改善,特别是在拜登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之后。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1月,米尔格拉姆曾访问中国,重点讨论了国际反毒合作的必要性。她指出,如果能有效阻止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流入,便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美国的芬太尼危机。正如她在国会听证会中所强调的:“如果我们能够切断来自中国的前体化学品流动,将会产生显著影响。” 尽管DEA宣布将关闭在中国的办事处,然而美方也希望继续与中方保持合作关系。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Liu Pengyu)表示,中方赞赏最近两国在芬太尼问题上的合作,呼吁美方与中方共同努力,以实现互利共赢。这反映出中美两国在处理芬太尼问题上的期待与可能性。
DEA的关闭办事处行动不仅限于中国,实际上全球范围内的缩减可能会对反毒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统计,DEA计划关闭的14个办事处中包括巴哈马、埃及、格鲁吉亚和海地等国,这些国家正是毒品生产或运输的重要地区。许多DEA的前官员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关闭办事处将充分削弱美方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与合作能力。 有DEA经验的退休官员安德烈·凯伦(Andre Kellum)对此表示:“这非常短视。这些关系至关重要,重建这些联系并非易事。”他举例说明,DEA在塞内加尔与当地精英警察单位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成功进行缉毒行动。
总体来看,DEA关闭办事处的决策并未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在芬太尼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许多政界和学界人士呼吁政府重新审视这些决定,以确保美国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的国际合作能够持续有效。 此时此刻,芬太尼问题依然是一个复杂的国际难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政治的共同合作,更关乎到每一个美国家庭的安全与健康。面对这些挑战,DEA的行动是否能够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仍需时日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