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的不仅有辉煌的建筑和灿烂的文化,还有数量庞大的铭文遗迹。这些铭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文化风貌乃至个人故事的重要来源。然而,经过千百年的风化、破坏和流散,许多铭文如今残缺不全,部分文字难以辨认甚至完全丢失,给历史学家和考古学者的研究带来了极大挑战。面对这一难题,谷歌旗下的DeepMind团队开创性地开发出了一款名为Aeneas的人工智能工具,旨在帮助学者填补铭文中缺失的文字,并推断铭文的产生时间和地点,从而为古罗马铭文研究注入新的活力。Aeneas的命名来源于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这位传说中的人物将特洛伊残破的文明带向了新的开始,寓意着人工智能助力修复和延续古代文明文本的使命。Aeneas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基于庞大的铭文数据库进行训练。
该数据库收录了将近20万条已知铭文,涵盖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8世纪的多个罗马省份。这一规模和丰富度为Aeneas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其不仅能够识别语言层面的相似,还能洞察铭文之间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联系。通过对输入文本甚至文字形态的分析,Aeneas能够向研究者推荐与所研究铭文最相关的其他铭文。在学者们的试用中,该工具展现了极高的实用价值。它能将文本精细地归入62个罗马行政区划中的某一个,并估计铭文的书写时间,误差仅约13年。对于文本中因磨损或者断裂而缺失的部分,Aeneas可根据上下文信息智能推断可能填入的单词。
这种文字修复功能在学术界尤为珍贵,因为完整文本对于理解铭文内容至关重要。专家们还通过具体案例验证了Aeneas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例如,对著名的《奥古斯都功绩记》进行分析时,Aeneas提出了两个可能的书写时期,与学界目前关于该铭文年代的争议不谋而合,显示了其推断时间的科学性。在另一项测试中,该工具分析了来自德国美因茨地区的一个祭祀祭坛铭文,从其语言细微差异入手,揭示了该铭文与该地区另一古老祭祀祭坛之间的联系,帮助学者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宗教实践和文化传播。Aeneas的诞生不仅缩短了铭文研究的时间成本,也扩大了参与研究的人群。过去,解读和关联铭文需要考古学、历史学、古典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积淀,往往只能依靠个体学者深厚的知识储备或丰富的图书馆资源。
如今,借助Aeneas,更多研究者甚至公众都能更快捷、有效地接触和处理这些古老文献,推动古代文献研究的学科交叉和普及。除了文本填补和归类,该AI系统还能辅助学者发现铭文之间未曾察觉的联系,帮助构建更加立体和清晰的古罗马社会全景。这对于理解罗马帝国庞大复杂的行政体系、多民族文化融合和社会变迁大有裨益。Aeneas的开放式平台目前已向全球研究者开放,23位历史学家参与的首次大型合作案例中,90%的用户反馈该工具提供的背景信息极具价值,推动了他们对铭文的重新诠释。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教授称其为“革命性的工具”,认为这将极大扩展古代历史文本研究的边界。然而,Aeneas并非万能。
正如牛津大学古代史教授乔纳森·普拉格所言,任何自动工具都需以批判性眼光使用,辅助而非替代人类判断。毕竟铭文解读中,文化背景、历史语境和考古直觉同样重要。未来,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和模型的持续优化,Aeneas有望进一步提升文本修复的准确度和复杂度识别能力,并扩展到其它古代语言和文明铭文的研究中去。谷歌DeepMind团队的这项创新融合了人工智能与人文学科的力量,标志着科技在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领域的突破。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罗马人的生活与思想,也促进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深度应用。随着Aeneas和类似技术的推广,相信将有更多失散破碎的历史拼图被逐步还原,古代文明的光辉得以更全面地展现,开启古文献研究迈向智能化新时代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