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席卷美国东部的热浪引发了该地区电力需求的剧烈增长,刷新了多年来的用电峰值纪录。此次极端高温导致居民和企业大量使用空调制冷设备,使得电网负载迅速攀升,给区域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发布的数据,对东部主要电力市场的负载情况及能源供给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未来能源系统在面对极端天气时的应对路径。热浪最先影响了PJM联结电网,该电网覆盖包括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特拉华及马里兰等十三个州及华盛顿特区,是美国最大的批发电力市场之一。根据EIA的实时电网监测数据显示,6月23日下午5点至6点间,PJM电网负载峰值达到160,560兆瓦,远超其当季预测的154,000兆瓦峰值。这一数字虽未打破2006年创下的165,563兆瓦纪录,但依然代表了近年来的最高负载水平。
负载攀升直接推动了电力价格的飙升,6月23日晚上7点,PJM的实时批发电价达到每兆瓦时1,334美元,而就在一周前的6月16日,电价仅为52美元。电价的急剧攀升反映了电力供应压力的加剧,也揭示了电力市场在极端高温时对供需平衡的高度敏感。电力发电结构方面,PJM在该峰值时段的发电量中,44%由天然气提供,20%来自核能,19%为燃煤发电,太阳能贡献6%,剩余部分由水电、风电、石油发电和其他能源组成。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高负荷时段石油发电量较前一天同期增加了三倍多,石油发电通常属于成本较高的发电方式,只有在需求较大时才启动,说明电力供应紧张程度极高。伴随着热浪向东部新英格兰地区扩散,iso-NE(新英格兰自治电网)于6月24日下午6点至7点录得25,898兆瓦的电力需求峰值,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新高。此次峰值的背后,是新英格兰地区居民同样对空调制冷的强烈依赖和持续上升的用电需求。
iso-NE区域包括缅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德岛及康涅狄格州等六个州。该区域的电价峰值也显著攀升,6月24日的实时批发电价达到每兆瓦时1,110美元,而仅一周前的6月17日价格为65美元。不同于PJM的能源结构,iso-NE峰值时段电力供应中有47%来自天然气,12%依赖进口电力,13%来自核能,石油发电占12%,煤炭仅有1%,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电池储能、太阳能)合计约占4%。值得一提的是,新英格兰目前仅存的燃煤电厂梅里马克发电厂在该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均为电网提供了280兆瓦时的电力,且通常仅在需求极高时投入运行。此次高温导致的电力需求激增暴露了电网供应的脆弱性,特别是在依赖天然气的发电量高企的背景下。夏季极端高温使得天然气被大量消耗于家庭和商业制冷,也使天然气发电厂面临燃料供应的压力,进而推高了供电成本和电价。
同时,迫不得已启用的高成本石油和燃煤发电方式反映出电力结构在极端情况下仍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可替代资源。热浪带来的挑战提醒人们能源系统现代化和多元化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出现频率和强度均有上升趋势,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构成持续威胁。加强可再生能源建设、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广储能技术以及推动能源效率提升,将成为降低电力系统脆弱性的关键路径。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清洁且成本不断降低的能源选项,有望在未来夏季高峰时段提供更多绿色电力,缓解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的负担。尤其是现代储能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电力的时空转移,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对应对高负荷时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实现用电负荷的动态管理与需求响应,帮助削峰填谷,减轻电网压力。在居民和企业层面,提高能效意识及采用节能电器,合理调整用电时间,也能有效减轻高峰期电力负荷。政策层面,政府应加快能源转型与基础设施升级,支持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建设,强化跨区域电力协作和电力市场的弹性建设。总体来看,东部美国此次热浪造成的电力需求暴涨,是夏季极端高温条件下能源系统承受巨大压力的典型案例。它展现了当前电力供应结构的短板,同时也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和清晰指引。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构建更加灵活、多元、绿色的电力系统将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极端天气的关键。
未来,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将帮助区域电力系统实现对极端温度事件的有效应对,保障居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持续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