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火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货币挖矿活动蓬勃发展,马来西亚亦未能幸免非法挖矿现象的激增。根据当地主要电力供应商Tenaga Nasional Berhad(TNB)的数据,自2018年以来,电力盗窃案件增长了近300%,这一趋势与非法加密货币挖矿活动的兴盛密切相关。作为能源供应链关键环节的电力安全问题,正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加密货币挖矿本质上是一种高耗能的计算过程,普通用户难以承担其高昂的电费开支,非法接入电网获取廉价电力成为部分不法分子的选择。TNB与能源委员会、警方、反贪污委员会及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多次大规模执法行动,成功关闭大量非法挖矿点。这些行动不仅遏制了犯罪行为,也有效维护了电网的稳定运行。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8年发现的电力盗窃案件为610起,而202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397起,显示出执法检测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非法活动的规模也在扩大。相关部门表示,这一增长同时伴随公众举报意识的提升。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平均每年约有2303起涉及加密货币的电力盗窃案件被侦测,而公众针对这一问题的投诉也平均达到每月340件,显示民众正越来越关注并积极举报不法行为。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侦测电力盗窃,TNB加强了智能电表的部署。智能电表不仅能记录每日电力使用量,更能通过无线频率实时传输数据,便于精准分析异常用电行为。此外,结合人工智能和预测分析技术,相关部门能够实现早期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用电异常且可疑的客户,进一步打击非法用电行为。
根据《电力供应法》,任何人私自篡改或更改电力安装设备,一旦被查实将面临最高达100万马币的罚款或十年监禁,甚至两者并罚。同时,涉案者也可能触犯《刑法典》中有关盗窃或损坏财物的条款,被依法追责。随着非法挖矿活动的曝光,一些令人震惊的案例也浮出水面。例如,2025年初,霹雳州多达60户房主和商铺业主被卷入纠纷,他们的电费账单从三万至高达一百二十万马币不等,均因租户私自接电以进行加密货币挖矿。此类案例对房东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反映出非法挖矿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警方也在多个地区成功摧毁非法电力盗窃集团,包括在登嘉楼的Hulu Terengganu和Marang一带查获专门为比特币挖矿窃电的犯罪团伙。
这些行动强化了执法效率,彰显了国家打击非法挖矿的决心。从宏观角度看,克服非法挖矿带来的用电负荷挑战,有助于保障全国电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作为区域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未来发展的潜力市场,也需要合理监管相关产业,推动合法健康的数字经济生态。专家建议,政府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非法接电行为,提高公众对电力安全和数字货币风险的认识,防止违规行为的滋生。未来,借助现代科技与多部门协作,马来西亚有望在打击非法挖矿、电力盗窃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消费者权益。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不断演进,平衡创新动力与合规管理,既是当务之急,也是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