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活动与会议

人工智能背后的隐形劳动力揭秘

加密活动与会议
The labor that makes AI work

深入探讨支撑人工智能运行的幕后辛勤劳作,揭示数据标注、内容审核与红队测试等岗位的重要性及其劳动者所面临的挑战和行业现状。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许多人被AI带来的便利和创新所吸引,然而鲜有人关注在光鲜表象背后,支撑这些技术运转的庞大且隐形的劳动力。实际上,无论是自驾车的远程监控,还是大型语言模型和图像生成系统的训练,都离不开成千上万的人工参与者进行数据标注、内容审查和安全测试。这些工作往往工作环境恶劣、待遇低廉,却是AI技术能够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基础。 2023年,知名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公开承认其所谓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实际上在关键时刻需要由远程操作员接管。这一事实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让外界意识到即使是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背后,也有真人在背负着直接的操控责任。对于这些工人来说,远程驾驶仅是他们繁重工作的冰山一角。

类似的,AI训练领域更是高度依赖大量低薪、临时工作的数据劳动者完成基本工作。 许多人工智能工具的核心数据来源于人工标注者的努力,他们负责为图像、文本和视频内容添加标签、划定重点区域、分类信息甚至评估模型输出的合理性和伦理性。举例来说,自驾车摄像头拍摄的影像需要有人精准地圈出可能的行人、红绿灯或障碍物,语言模型产生的回答需要人工评判其是否流畅、是否含有偏见,社交网络帖子也需要被筛查以辨别是否含有仇恨言论或暴力威胁。这类工作不仅技术要求不高,但却常常涉及大量令人不安、充满毒性内容的筛查,使劳动者面临巨大精神压力。 这种被称作“众包工作”或“幽灵劳动”的行业模式,在西方大多数消费者眼中几乎透明无形,因而得名“隐形劳动”。然而对于实际执行这些任务的劳动者来说,工作环境常常是艰苦的,待遇低劣,且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和心理支持。

AI时代数据标注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亚马逊推出的Mechanical Turk平台,这一系统将小型任务拆分后分配给全球各地的自由职业者。名称来源于18世纪的一个假象自动国际象棋机,隐喻了表面自动背后隐藏的人工操作者。 ImageNet作为首批大规模图像标注数据集,是AI领域的里程碑项目。由斯坦福大学的李飞飞教授及其团队发起,依托于Mechanical Turk平台,耗时数年动用约5万名来自167个国家的劳动者,对超过1400万张图像进行分类和标注,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这一项目推动了计算机视觉的技术革新,但也不可忽视其背后工人的辛劳和付出,以及低薪状态带来的剥削争议。 如今,类似Mechanical Turk的众包平台层出不穷,诸如Prolific、Qualtrics、Remotasks等公司竞相提供数据标注、内容审核等服务。

大量任务被转包至第三方公司,进一步拉远了最终客户与底层劳动者之间的距离。现实中,许多负责处理网络垃圾信息和极端内容的工人,来自全球经济欠发达地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以Sama(亦称Samasource)为例,这家标榜“道德AI”的企业聘用肯尼亚、乌干达和印度等地的工人,任务包括标记含有未成年人色情素材的视频等极端内容。多起报道显示,工作人员因长时间接触这些内容而产生严重心理损伤,甚至影响家庭关系,但企业却缺乏相应的心理补偿和支持措施。 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另一类被称为“红队员”的岗位出现,这些专业人员不断向模型输入激进、挑衅性的内容,检测并报告模型潜在的偏见和有害输出。虽然这种做法可帮助企业降低系统出现严重失误的风险,但身为受害者的红队员每日需要面对大量暴力、歧视及偏见内容,对心理健康造成沉重负担。

与此同时,这些岗位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工作时间和报酬常由平台随时调整,令工人陷入诸多不确定性与焦虑。 AI数据工作与内容审核高度重合,二者均属极其艰苦的精神劳动。工作本身虽然为行动不便、需在家办公或有照护责任者提供一定就业机会,但缺乏系统性的工作保护、心理救助和合理的工资待遇,使这份职业难以成为可持续的长期选择。部分科技企业虽然表态关注员工福祉,实则在面临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仍乐于利用全球最脆弱阶层的廉价劳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品。 除了广泛招募低薪工人的劳动模式,AI领域还存在另一种问题——对数据的无节制抓取与利用。大量训练数据来自于互联网上未经授权的内容,原作者未获得应有的权益回报,劳动者更是付出了高昂的精神代价。

这种“靠剽窃与剥削支撑的AI”现象引发了学界、工会与劳动权益组织的密切关注,并推动呼吁加强劳动者保护、提高透明度和正当报酬。 可以说,人工智能的成就归功于数以万计的低待遇、隐形的劳动者。他们在背后辛勤劳动,细致入微地为机器提供训练数据、帮助系统避开极端内容,并进行不断的安全测试。若没有他们的贡献,现今AI技术的进步几乎难以想象。然而,行业长期忽视这些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和劳动权益,助长了不公平的劳动力生态。未来,只有通过劳动者自组织、公益倡导和政策干预相结合,才能推动AI产业迈向更公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AI的未来不仅需要技术的突破,更需要真正尊重和保障那些让技术落地生根的劳动者的权益。了解这些幕后工作者的艰辛,正是我们走向负责任AI时代的重要一步。只有正视“人工智能背后的劳动者”,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服务于人的理想。

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自动交易 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卖您的加密货币 Privatejetfinder.com

下一步
OpenStreetMap tile server using Docker
2025年10月02号 22点19分01秒 利用Docker部署OpenStreetMap切片服务器的完整指南

深入解析如何借助Docker轻松搭建OpenStreetMap切片服务器,从数据导入、样式配置到自动更新与性能优化,助力用户高效构建稳定可靠的地图服务环境。

Why Agents Need Granular Streams
2025年10月02号 22点20分20秒 细分数据流:智能代理提升决策效率的关键

探讨为什么智能代理需要细分数据流来实现更高效的操作与精准的决策,分析细分数据流在现代智能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带来的显著优势。

Ask HN: Are Product Hunt upvotes/comments often delayed or filtered?
2025年10月02号 22点21分02秒 深入解析Product Hunt的点赞与评论是否存在延迟和过滤现象

本文全面探讨了Product Hunt平台上点赞和评论的延迟与过滤问题,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及用户应对策略,为产品发布者提供实用指导。

Impact of Microsoft taking over Enterprise Account renewals starts to 'bite'
2025年10月02号 22点21分56秒 微软接管企业账户续约:服务提供商面临新挑战与转型机遇

微软逐步收回企业账户续约业务,直接与客户交易,这一变革对大型服务提供商产生深远影响,促使他们调整商业模式以应对利润压力和市场环境变化。

Three Years of Nix and NixO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2025年10月02号 22点22分52秒 三年Nix与NixOS体验:优点、缺陷与挑战解析

深入探讨Nix及其操作系统NixOS三年来的发展与应用,从系统管理的创新优势,到学习曲线和生态兼容性问题,以及复杂语言带来的使用挑战,全面剖析Nix生态的独特价值与现实困境。

Gene therapy restored hearing in deaf patients
2025年10月02号 22点23分52秒 基因疗法助力听力重获新生:聋哑患者迎来福音

科研团队通过基因疗法成功改善先天性聋哑患者的听力,为遗传性耳聋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推动听力康复迈入新时代。基因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让更多聋哑患者看到重获听力的希望。

Ask HN: LLM for Browser Inspector/DevTools/DOM?
2025年10月02号 22点24分36秒 浏览器开发者工具中的大型语言模型:开启DOM调试新时代

深入探讨大型语言模型(LLM)如何与浏览器开发者工具结合,借助人工智能提升网页开发与调试效率,解决DOM结构及样式调试中的常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