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诈骗问题也随之加剧,给社会和个体造成了严重损失。尤其在澳大利亚,因网络诈骗导致的损失金额大幅攀升,澳大利亚政府及监管机构因此加大了打击力度。2024年,澳大利亚将推出针对互联网巨头的新反诈骗法律,此举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也预示着全球互联网监管政策可能出现新的趋势。首先,澳大利亚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间,澳大利亚因互联网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从不足十亿澳元暴增至27亿澳元,近三年内损失金额几乎翻了三倍。这一数字的飙升主要受新冠疫情影响,随着民众转向线上活动,诈骗分子也利用疫情环境及网络空间的漏洞加大欺诈骗术的实施力度,严重威胁公众财产安全。
针对这一困境,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和财政部联合发起了一场广泛的行业咨询,涵盖互联网、银行、电信等多领域企业,目的在于制定强制执行的反诈骗行为守则。该守则将明确规定各类互联网平台必须采取合理措施主动识别和阻止诈骗,包括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投诉渠道,保障受害者权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立法不仅针对现有的诈骗防范措施进行强化,更将首次把互联网平台的法律责任具体明确,使其在防范诈骗方面承担更多义务和风险。如果相关公司未能履行义务,可能面临高达五千万澳元的罚款,或者处罚金额可达其因违规所得利益的三倍,甚至涉及其营业额的百分之三十,这种严厉处罚大大提高了违法成本。此前,澳大利亚已经在电信领域实行过类似的反诈骗法规,但此次将法律适用范围拓宽到所有参与互联网服务的企业,无疑会引发行业生态的深刻变化。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也在积极应对特定种类的诈骗案例。
以加密货币诈骗为例,矿业大亨安德鲁·福雷斯特(Andrew Forrest)因其面孔被不法分子擅自用于加密货币骗局广告,导致大量澳大利亚民众蒙受经济损失。他曾尝试通过法律途径要求Facebook母公司Meta在澳大利亚国内采取视觉主动行动,但未能成功。随后福雷斯特将Meta告上加州法院,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显示出跨国企业在应对虚假广告和诈骗信息方面的法律冲突与合作难题。事实上,Meta公司及其他互联网巨头长期以来依赖美国的法律保护,尤其是互联网提供者的责任豁免条款,使得其在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面临严格监管时常常处于被动局面。此前澳大利亚通过强制互联网平台向媒体企业支付链接内容授权费的法律,就曾导致Meta威胁可能将澳大利亚用户屏蔽部分新闻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互联网企业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拉锯战。这次拟推的反诈骗法案表明,澳大利亚正更加坚定地向互联网公司施加约束,期望通过法律手段使其主动承担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同时监管机构希望避免通过复杂诉讼解决问题,因为诉讼周期长、成本高,并且结果往往难以快速实现保护效果。强制执行的行业守则能够更即时地规范市场行为,提升防范诈骗的整体效率。对此,作为反方代表,Meta曾公开表达了对强制反诈骗守则的担忧,认为强制规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优先考虑合规需求,从而限制创新。Meta主张建立自愿合作框架,强调灵活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性。然而,监管机构认为,依赖自愿原则已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且迅速演变的网络诈骗风险,严格法律义务成为必然选择。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澳大利亚的这一立法动向或将影响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格局。
作为数字经济大国,澳大利亚的一举一动均会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借鉴,或吸引更多国家效仿,推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平台的责任认定和用户保护法规逐步趋严。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更严格的监管意味着未来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拥有更多安全保障。然而,互联网巨头在资源投入、技术升级、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总的来看,澳大利亚即将在2024年出台的强制反诈骗法律不仅针对当前诈骗问题提出切实的应对措施,更旨在通过制度建设促使行业生态趋向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在打击网络诈骗的过程中,多方利益依存,政府、企业乃至用户都需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减少诈骗事件的发生,保障互联网空间的安全稳定。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打击网络诈骗的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和精准化,而此次澳大利亚的动作无疑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注入了新的动能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