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这座拥有近两千年历史的欧洲大都市,在现代都市建设的每一次挖掘中,都会给考古学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作为罗马帝国在公元43年建立的堡垒城市,伦敦地下深处埋藏着数不尽的古老遗迹。近年来,伦敦博物馆考古部门(Museum of London Archaeology,简称MOLA)在名为“The Liberty”的开发工地发掘出了迄今为止伦敦最大的一幅古罗马壁画,这一惊世之作被重构团队形容为“世界上最难拼图”。声称这不仅仅是一幅艺术杰作,更是掌握伦敦古代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的宝贵窗口。该壁画距今已有大约1800年历史,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属于当时伦敦一处高阶层罗马建筑的内墙装饰。壁画在建筑废弃后被拆毁,散落于废墟之中,尘封千年直到现代才得以重现。
壁画重现的过程被考古专家比喻成破解一幅没有图像参照的巨大拼图,因壁画早已破碎且多片混乱,面临极大的拼接难度。MOLA的高级材料专家韩力(Han Li)和团队历时三个月,发挥跨学科专长,通过细心比对色彩纹理、石纹仿真效果以及历史背景,逐渐拼凑出壁画原貌。壁画采用了典型罗马时期古典壁画元素,融合了仿红色透辉石(porphyry)石板的复杂图案,采用廉价且技术含量高的绘画方式以模拟昂贵石材外观。值得注意的是,壁画中罕见地运用了黄色调,这在当时英国境内的罗马建筑中极为罕见,多见于极为奢华的建筑中,显示出这面墙所在建筑的特殊地位。除了装饰性图案以外,壁画还保留了大量历史信息,包括一些刻画在壁画上的涂鸦。其一便是一幅描绘哭泣女子的形象,其发型明显属于佛拉维乌斯时代(69-96年)典型女性发式;其二则是刻有希腊字母的符号,学者推测这些字母或许是当时建筑工人或居民使用的记账或核对用的符号,体现出当时文化与实用功能的结合。
令人感兴趣的是,壁画中还保存了一块著名的“tabula ansata”,这是罗马艺术中常用的装饰性铭牌,上面雕刻了拉丁词“FECIT”,意思是“制作此物者”,通常为画家签名用。尽管原本书写作者姓名的部分已经破损不清,但这无疑展示了古代艺术家自我认同与署名的文化传统。该壁画的出土与重构,为伦敦乃至英国的罗马时期研究注入了新活力,有助于深入理解当时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及社会生活。作为伦敦最大的古罗马壁画拼图,研究者不仅面临材质保存的挑战,还要结合历史文献和其他罗马艺术资料进行比对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精细的考古研究,壁画正逐渐呈现出其完整的艺术面貌和历史价值。MOLA团队还计划将重建成果向公众展示,以便更多人能够感受到千年古迹的魅力和文化传承的力量。
伦敦作为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其地下文物的不断发现提醒人们,城市发展进程中隐藏巨大历史财富。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与深刻的文化意义。伦敦的这幅古罗马壁画不仅是考古工作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时间、记忆和艺术的对话。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考古方法的革新,更多的谜团或将被解开,为我们揭示更为广阔的古代文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