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纽约原糖期货市场迎来大幅下跌,尤其是临近7月合约到期引发的价格波动尤为显著。2025年6月30日,纽约糖11号合约价格下滑近3.04%,创下四年多以来的最近期货合约最低价。这种价格走势背后,既有技术面由合约交割期临近带来的仓位调整,更有基本面因素影响,如全球糖供应预期增加以及需求前景疲软等诸多原因。全球糖价下跌已持续近三个月,与市场普遍预期2025/26年度全球糖产量将创历史新高密切相关。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双年报告显示,全球糖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4.7%,达到1.893亿公吨,糖类供应出现显著过剩,预计全球糖剩余达到4118.8万吨,同比上涨7.5%。这一产量激增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多国生产增长,包括印度、巴西和泰国等主要糖产国。
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糖生产国,其2025/26年度糖产量预计将大幅上升。印度国家合作糖厂联合会于6月初预计,受种植面积扩大和充沛降雨影响,印度糖产量同比增长幅度将高达19%,达到3500万吨。印度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季风降雨将达到长期平均水平的105%,六月至九月的季风期有望带来丰沛的降水,为甘蔗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这些因素叠加后,市场对印度产量暴增的预期不断强化,给糖价造成了较大压力。与此同时,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糖生产国之一,也有望实现产量新高。美国农业部估计,巴西2025/26年度糖产量将较去年增长2.3%,达到4470万吨,创历史纪录。
此外,泰国糖产量预计增长2%,达到1030万吨,为市场带来更多供应。这些国家的产量提升,推动全球糖供应面持续宽松,形成对价格形成抑制的基本面环境。然而,印度糖业的出口政策调整也为市场情绪增添复杂因素。去年底,印度政府宣布将放宽糖出口限制,允许在2024/25季节出口100万吨糖,这一宽松政策意在缓解市场库存并提升农民收入。尽管如此,印度糖业协会(ISMA)对今年印度糖产量预期呈现较大分歧。ISMA预测2024/25年度糖产量可能下降17.5%,回落至五年来最低的2620万吨,这与先前预计相悖。
根据统计数据,截止今年5月中旬,印度新季糖产量同比减少17%,达到2574万吨,显示出口政策和政策调整仍带来不确定性。印度食品秘书官员还表示,今年糖出口量可能降至80万吨,低于先前预期的100万吨。未来如何平衡国内供应和出口利益,将成为影响印度糖价乃至全球糖市的重要变数。需求方面,从全球经济运行和消费趋势来看,近期糖需求增长略显疲软。采购商对未来糖价走势持谨慎态度,担忧价格进一步走低,引发部分投资者和贸易商选择提前平仓和兑现收益,从而加剧期货价格波动。融入技术层面分析,7月纽约糖合约临近交割期,使得持仓者需进行仓位调整,部分投资者选择在合约到期前平仓,避免交割风险。
这种操作行为在短期内加剧了价格调整力度,进一步压低期货价格。此外,受全球货币波动,特别是美元指数变化的影响,白糖价格也表现出波动性。美元走强往往使以美元计价的糖类商品价格承压,间接影响买家的采购成本和终端需求。未来展望方面,全球糖市仍面临较复杂的基本面和政策环境。虽有部分国家计划控制糖产量以维护价格,但整体供应扩张趋势明显。印度和巴西的产量预期和政府政策将成为关键变量,直接影响国际糖价的波动区间。
将全球气候变化纳入考量,季风降雨量和气象异常可能对甘蔗种植和收割节奏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左右产量和供应链稳定。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中长期供需格局的调整,同时关注各主要产糖国政策的最新变化。糖价的调整不仅关乎农业经济,也对相关食品加工产业和贸易流通产生深远影响。总结来看,2025年6月底纽约糖价大幅下滑主要由7月纽约糖主力合约接近交割引发的技术性抛售与全球糖产量预期激增共同驱动。印度的贵重产量与出口政策、巴西的增产预期以及全球需求疲软相互交织,塑造了当前国际糖市的复杂格局。随着7月合约的交割日临近,市场波动性加剧,短期内糖价面临较大压力。
中长期而言,供应和政策因素的演变将是投资者和行业关注的焦点,糖价走势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应加强风险管理,审慎评估全球供需和政策动态,合理布局全球糖产业链的未来发展。全球糖市的变革正在加速,唯有洞察细微变化,方能在波动中把握机遇,实现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