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仓储市场经历了显著的波动,尤其是在全球贸易政策不断调整的背景下。2025年第二季度,伴随着关税压力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工业仓储空置率飙升至7.1%,创下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个数字较去年同期的6.1%显著上升,也远超2015年至2024年间的十年平均值4.8%,显示出市场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调整期。许多企业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关税环境,选择前置库存战略,在现有仓储空间内积累更多货物,而暂缓了新的仓储租赁需求。这种策略短期内缓解了库存压力,但也导致市场上仓储空间的供大于求,推动空置率攀升。仓储市场的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关税政策的直接影响,也揭示了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情况下的战略转变。
来自知名商业房地产服务机构Cushman and Wakefield的高级总监Jason Price指出,许多租户利用闲置或正在转租的仓储空间来存放额外货物,避免了新仓库的扩建或租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空置率。与此同时,企业还尝试通过使用保税仓库和外国贸易区(FTZ)等替代方案来缓冲关税带来的冲击。尽管保税仓库需求增长迅速,但审批和激活过程较长,通常需要数月时间,这限制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FTZ的建立过程甚至可能持续六至十二个月,更加凸显了企业对长期战略的规划需求。尽管空置率创下新高,但物流空间的整体需求依然表现出一定韧性。Cushman and Wakefield物流及工业美国区主席Jason Tolliver表示,随着市场对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持续关注,未来物流地产的市场基础有望得到改善,租赁需求将逐步复苏,而供应量则可能迅速减少,市场或将迎来供需关系的转折。
这意味着,虽然过去三年间,工业地产空置率连续八个季度上升,但这种趋势有望在未来得以逆转。疫情期间,仓储空置率一度降至3.1%的历史低位,反映出当时供应链紧张对仓储空间的极高需求。如今,随着关税紧张局势带来的库存堆积逐渐缓解,市场正迈向一个新的均衡点。更广泛来看,美国仓储市场的变化也折射出全球贸易环境和供应链格局的深刻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供应链布局和库存管理策略,从而影响了仓储房地产的需求结构和租赁模式。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中,灵活且多样化的仓储解决方案尤为关键。
通过采用保税仓库和FTZ,企业不仅能够降低关税成本,还能提升物流效率和灵活性。然而,这些方案的建设周期较长,需要企业提前做好规划和投资准备。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为仓储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智能仓储系统、自动化设备和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使仓储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帮助企业更精准地预测需求,优化库存布局。在关税背景下,提升仓储运作效率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策略。未来,随着市场对仓储空间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物流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商需更加注重仓储设施的现代化改造和配套服务的完善。
通过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仓储环境,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总之,美国仓储市场正处于关税压力引发的调整期。空置率达到十年新高,反映了企业在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时采取的短期库存策略和对新租赁项目的谨慎态度。尽管如此,仓储需求的韧性和未来市场基础的改善预示着物流地产领域仍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随着关税环境逐步明朗和供应链逐渐稳定,更多企业可能重启扩展仓储租赁,推动市场走向新的增长阶段。行业参与者应密切关注全球贸易政策变化,结合技术创新,灵活调整仓储策略,抓住未来物流地产发展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