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哥伦比亚大学宣布将支付超过2亿美元,以解决与特朗普政府针对该校处理前一年校园抗议活动所发起联邦调查相关的争议。此次和解不仅标志着哥伦比亚大学与联邦政府之间一段紧张关系的缓和,也引发了关于学术自由、校园多元化政策以及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政治压力面前如何自处的广泛讨论。2019年后,尤其是在2023年的中东局势引发的校园政治氛围中,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多起涉及言论自由和抗议活动的风暴中心。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3月暂停向该校拨款4亿美元,指责该校在应对反犹太主义指控及保护校内犹太和以色列成员方面措施不足,尤其针对其处理去年激烈的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此举引发校园内外极大关注,许多学者及权利倡导者指责政府滥用财政拨款作为政治施压工具,干涉学术独立。哥伦比亚大学面对财政巨大压力,于同月做出让步,接受包括对中东研究相关课程进行更严格审查、加强校园纪律管理以及限制某些政治团体参与等多项政府要求。
然而,这些措施在学术界和学生群体中遭到广泛批评,被视作对学术自由及学生表达权利的严重侵蚀。不少学生组织和学术专家公开抗议,指出政府将批评以色列的声音错误地等同于反犹太主义,混淆了对以色列政策的政治批判与仇恨行为之间的界限。此次和解协议的具体内容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支付超过2.21亿美元,其中2100万美元用以解决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针对校园内部种族与宗教歧视案件的调查。作为回报,大学大部分被暂停的联邦拨款将得以恢复,且未来数年硕果累累的联邦研究经费也将重新开放。和解协议还要求学校在30天内任命专门负责人监督合规,并设立独立管理员负责反犹太主义相关问题的调查和建议。协议亦涉及调整国际招生政策、改革教师人事及录取体系以及取消多元、平等与包容(DEI)项目中的“种族偏好”做法。
教育部部长琳达·麦克马洪宣布,学校将对严重扰乱校园秩序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并承诺提升观点多元化,特别是在中东研究领域。如此大规模的政府介入高校政策无疑引发关于美国大学独立性和自治权的深刻争论。反对者认为,此举破坏了美国传统的学术自治与言论自由,制造了寒蝉效应,限制了学生和教师公开表达对国际热点问题的多样观点。许多亲巴勒斯坦学生团体对和解表达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学生行动的惩罚和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间接支持,谴责此举助长了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压迫。以色列方面坚决否认针对加沙的军事行动是种族灭绝,强调其行为是对2023年哈马斯袭击的正当防卫。除哥伦比亚外,特朗普政府也曾试图对其他著名学府施加类似压力,包括哈佛大学,并试图通过驳回签证等措施驱逐持亲巴勒斯坦立场的外国学生,但多次遭司法制约。
权益保护者因此对政府干预学术自由、侵犯学生权利和违背正当程序表达严重关切。此次事件凸显出当前美国社会围绕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种族与宗教关系、以及政治干预教育的敏感与复杂性。高校作为思想碰撞和多元交流的重要阵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哥伦比亚大学事件不仅影响其自身学术声誉与治理模式,也为其他高校如何平衡政治压力与学术自由提供了警示。未来,美国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在维护言论自由与确保校园秩序之间寻求更加细致的平衡,同时澄清不同政治观点边界,以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合法权利。整体而言,哥伦比亚大学支付巨额资金解决联邦调查的行动,既是财政和政治现实的妥协,也暴露了当前美国社会在处理国际争端、校园抗议以及学术自由保护方面的深层矛盾与挑战。
随着事件的发展,其对教育政策制定、校园治理及国际学生政策的影响仍将持续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