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交易所新闻

VanEck警示:为何比特币金库公司可能面临资本侵蚀风险

加密交易所新闻
 VanEck warns: Why Bitcoin treasury companies could face capital erosion

比特币作为企业财务储备的新宠,其潜力与风险并存。随着越来越多公司将比特币纳入财务战略,像VanEck这样的资深资产管理机构提出了警示,资本侵蚀问题亟需重视,本文深入解析比特币金库公司的风险来源及防范策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比特币纳入其企业金库管理策略中。这一趋势最早引起广泛关注的,是美国软件公司Strategy在2020年将部分现金储备转换为比特币的举措。此举不仅标志着比特币逐步成为企业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也启发了全球超过220家上市公司于2025年年中陆续采取类似战略,共计持有比特币约592,100枚,市值高达约600亿美元。这些企业因其比特币资产的波动性,形成所谓的“比特币代理股”,其股价与比特币价格走势高度相关,为投资者提供了间接获得比特币价值的路径。 企业采用比特币作为部分资产配置,一方面是为了对冲法币贬值风险,另一方面寄望于比特币的长期增值潜力。比特币被不少企业高管甚至称为“数字黄金”,被认为是一种可抵御通胀的价值储存手段。

Strategy公司的董事长Michael Saylor曾多次强调,比特币在长期内有望优于现金资产,证明了企业将比特币作为战略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事实上,Strategy自2020年开始大量购入比特币后,其股票价格已上涨近十倍,成为此领域的成功典范。 然而,比特币的高波动性也为企业资产安全敲响警钟。与传统金融资产相比,比特币价格在短时间内剧烈波动,缺乏流动性稳定性的特点使企业财务面临较大挑战,容易导致财务不稳。VanEck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资产投资管理机构,于2025年6月公开警示,企业在将比特币作为金库资产的过程中面临严重的“资本侵蚀”风险。 VanEck数字资产研究主管Matthew Sigel指出,许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借款来筹集资金购买比特币。

在股票市价高于净资产价值(NAV)时,企业发行股票融资可以为现有股东创造价值,因为融资本身能带来溢价。然而,如果股票价格跌至接近甚至低于NAV水平,继续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将稀释股东权益,带来资本侵蚀,即公司价值因财务操作而缩水。 以美国医疗科技公司Semler Scientific为例,其采取重仓比特币的战略后,虽然比特币价格上涨,但其股价反而暴跌超过45%,其市值一度低于所持比特币资产的账面价值。这说明市场低估了公司资产,投资者信心不足。长期股票价格低于其比特币资产时,公司将难以通过发行新股融资,而不得不面临财务压力。市场对该类企业的估值折价也印证了企业在比特币剧烈波动中的风险敞口。

除了市场价格风险,企业还需面对行为金融学的挑战,如过度自信、羊群效应以及损失厌恶心理,导致对比特币的长期波动风险估计不足。科学研究表明,比特币价格遵循“厚尾”分布,意味着极端暴跌并非罕见事件,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含大量比特币时,不仅暴露于自身价格波动,还易受整个区块链及加密货币市场系统性风险影响。 Grayscale比特币信托基金(GBTC)的案例为企业提供了深刻教训。GBTC长期以溢价交易,但在2022至2023年的熊市中迅速跌至大幅折价,投资者在持有期间面临巨大亏损。这是由于市场上出现费用更低、流动性更好的比特币ETF产品,导致GBTC需求下降,并且其缺乏赎回机制,投资者被“套牢”。类似情形也可能发生在企业持有巨量比特币,若资金链紧张不得不在折价区间出售资产,面临更严重的资本侵蚀风险。

此外,区块链生态系统自身存在不少系统性风险。智能合约清算机制、代币之间联动的价格波动、集中化交易所失败等因素,都会加剧比特币价格的极端波动,传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往往未充分考虑这些链上风险。 VanEck建议,企业应采取多方面措施防范资本侵蚀。首先,当公司股票价格连续多日低于其净资产价值的95%,应暂停股票发行,防止进一步稀释投资者权益。其次,公司可以考虑回购股票,通过减少流通股来缩小股票与资产价值之间的折价,提振投资者信心。如果长期股价持续低迷,企业需重新评估比特币战略,考虑并购、分拆或甚至放弃比特币持有模式,以释放股东价值。

此外,企业应该将高管薪酬与每股价值挂钩,抑制通过投资推动资产规模而非价值增长的短视行为。 VanEck将当前比特币金库企业面临的风险与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杠杆风险进行了类比。2008年,多家金融机构因过度杠杆化押注次贷及复杂金融衍生品,资产价格下跌后无法履约,导致流动性枯竭和破产清算。比特币金库企业如盲目通过借贷或股权稀释方式积累比特币,风险类似,如价格暴跌将丧失融资渠道,甚至面临经营困境。 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必须正视比特币投资的天然波动性,制定科学严谨的风险管理方案。这包括准备应对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不要将资产集中押注于比特币,保障投资多元化。

企业需摆脱短期行情诱惑,关注长期稳健增长,同时设置合理止损点和明确的买卖策略,以防范重大亏损。 比特币作为创新资产,为企业带来了资产配置多样化和潜在价值增长的空间,但若缺乏资金筹集纪律与风险控制,资本侵蚀的隐患可能反噬企业发展。VanEck的警示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建立在传统金融的沉重教训和加密行业波动现实之上。未来,将比特币纳入企业金库的公司,只有在风险管理和战略调整上做到充分准备,才能在下一轮市场调整中稳健前行,避免资本大幅缩水。 总体来看,比特币金库策略的关键不在于持币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企业如何维护资本的健康和稳健的股东利益。面对极端波动与复杂市场环境,保持持续的风险评估、严格的财务纪律以及合理的战略调整,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真正基石。

正如VanEck所言,谁能在下次金融风暴中守住基本面,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自动交易 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卖您的加密货币 Privatejetfinder.com

下一步
 Polymarket set for $200M raise at $1B valuation: Reports
2025年09月20号 18点59分05秒 Polymarket融资2亿美元,估值突破10亿美元大关,开启预测市场新时代

Polymarket即将完成2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0亿美元,成为加密预测市场的独角兽。本文深入解析Polymarket的发展历程、市场表现、监管挑战及未来展望,揭示其如何在全球预测平台竞争中脱颖而出。

 Coinbase claims ‘key role’ in Secret Service’s biggest-ever crypto seizure
2025年09月20号 19点00分05秒 Coinbase在美国特勤局史上最大规模加密货币查封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Coinbase协助美国特勤局成功查封价值2.25亿美元的涉嫌诈骗加密货币,揭示数字货币交易所如何助力执法打击金融犯罪,推动加密行业合规发展。

 Aptos Labs, Jump Crypto launch Web3 cloud storage layer
2025年09月20号 19点01分00秒 Aptos Labs与Jump Crypto携手推出创新Web3云存储层,推动去中心化存储新时代

随着全球数据存储需求迅速增长,Aptos Labs与Jump Crypto联合发布了基于Web3技术的云存储解决方案Shelby,旨在为开发者提供去中心化、高性能且跨链兼容的云存储服务,满足视频流媒体、人工智能及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应用的多样化需求。Shelby的问世不仅拓展了云存储市场的创新边界,也为区块链生态注入了强劲动力。

 Crypto staking in 2025: SEC’s New rules make these methods fully legal
2025年09月20号 19点01分54秒 2025年加密货币质押新时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法规揭秘合法合规路径

202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全新加密货币质押指导方针,明确了哪些质押方式属于合法范畴,从而为投资者、开发者和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确定性和市场信心。本文详细解读SEC的政策变化、允许的质押形式、仍需规避的风险及其对未来PoS生态的深远影响。

 How to use Grok for real-time crypto trading signals
2025年09月20号 19点02分55秒 如何使用Grok捕捉实时加密货币交易信号实现精准投资

本文深入探讨了Grok这一由Elon Musk旗下xAI开发的实时情绪分析工具,如何帮助加密货币交易者捕捉市场情绪变化和早期交易信号,提升投资决策效率与准确性,适用于追踪热点币种和重大宏观经济事件。

Case Study: Moving LLM Logic to the Front End–My Experience
2025年09月20号 19点06分00秒 大型语言模型前端部署实践探讨——一次架构革新的亲身体验

本文深入解析将大型语言模型(LLM)逻辑从传统后端迁移到前端的架构转变,通过实际项目经验详细讲述此举如何提升开发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并剖析在安全性与性能方面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How to win a Nobel Prize? Nature crunched the data on every science prizewinner
2025年09月20号 19点08分27秒 揭秘诺贝尔奖背后的成功密码:赢得诺贝尔奖的科学路径分析

诺贝尔奖作为科学界最高荣誉,揭示其获奖者的共同特征和成功秘诀,帮助有志于科研的人士了解赢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本文深度分析诺贝尔奖得主的背景、年龄、性别、地理位置与学术网络,提供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实用策略,助力科研人员迈向诺贝尔奖的辉煌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