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依赖度骤升,网络安全形势愈加严峻。近日,据网络安全巨头Cloudflare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超大流量DDoS攻击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创下历史新高,攻击峰值高达7.3 Tbps(太比特每秒),成为当前网络安全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这类攻击不仅展现出极其强大的破坏力,也体现了攻击者在技术手段上的日益老练和多样化,给全球关键行业带来巨大挑战。Cloudflare在第二季度成功阻断了逾730万次DDoS攻击,虽数量较上一季度的2050万次有所下降,但规模与威胁程度显著攀升,特别是超过6500次超大流量攻击,平均每天约71次,足见攻击的频繁与猛烈。DDoS攻击,作为通过大量流量淹没目标服务器或网络资源,导致服务中断的恶意行为,其影响不容小觑。超大流量DDoS更是以卓越的带宽占用和数据包速率,将目标网络防御推至极限,其中本季度观测到的峰值4.8亿数据包每秒,令防护系统压力陡增。
如果说以往DDoS更多依赖单纯的流量泛滥,那么近期攻击手法显示出明显的复杂性和智能化趋势。攻击者不仅依赖大规模流量洪泛,同时结合细致的扫描探测,寻找系统脆弱点进行精准突破,规避传统防御设备只能针对明显攻击的局限。具体来看,第三层与第四层协议的DDoS攻击(即网络层和传输层攻击)数量环比下降81%,降至320万次,但应用层层面的HTTP攻击却上升9%,达到410万次,其中70%以上来源于已知僵尸网络,显示攻击者更倾向于通过应用层漏洞及缺陷发动入侵。DNS欺骗、TCP同步包泛洪以及UDP流量攻击依旧是主流L3/L4攻击方式,展现出网络协议层的持续弱点。被攻击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信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这些核心基础设施一旦失守,将引发广泛影响。紧随其后的是互联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游戏与博彩行业,这些领域客户量大、敏感性强,因此成为攻击的重点目标。
地理分布方面,Cloudflare报告显示中国、巴西、德国、印度、韩国、土耳其、香港、越南、俄罗斯及阿塞拜疆是主要被攻击地区;而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阿根廷与乌克兰则被认定为攻击源头最多的国家。此数据揭示了网络攻击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地域特性,提醒企业加强跨境合作与情报共享。令人震惊的是,超大流量攻击中数据包速率超过1亿pps(数据包每秒)的攻击次数环比增长达592%,体现攻击规模不断扩大,防御难度大幅提升。同时,勒索型DDoS攻击增长率达到68%,攻击者通过威胁启动DDoS以进行敲诈勒索,部分甚至实施攻击后要求赎金,增加企业面临的双重风险。结合最新观察,HTTP层面的DDoS攻击中有六分之一流量峰值超过100万请求每秒,L3/L4攻击中每两万个攻击事件里,约有一场规模突破1 Tbps的超大流量攻击,季度环比增长高达1150%,显现攻击者技术能力和资源调动的前所未有的强大。一个值得警惕的安全隐患是名为DemonBot的僵尸网络变种。
该恶意程序主要感染基于Linux的物联网设备,利用开放端口及弱密码进行入侵,将这些设备纳入僵尸网络,发动UDP、TCP及应用层多种类型的泛洪攻击。此类攻击大多依赖指挥控制中心(C2)进行协调,可快速调度大量流量,攻击目标集中于游戏、主机托管及企业服务领域。该情况揭示出物联网设备安全的薄弱环节,尤其是缺乏防病毒保护、开放端口过多以及老旧固件,使得IoT生态系统成为攻击者的新乐园。针对以上挑战,企业与安全专业人员应高度重视保护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一方面需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流量监测和异常分析,识别潜在的攻击行为并提前响应。另一方面,应强化物联网设备安全防护,关闭不必要的端口、提升密码复杂度及及时升级固件,防止被恶意程序利用。
此外,采用多层次防御策略,结合基于云的DDoS缓解服务和人工智能威胁检测技术,将提升整体抗击复杂攻击的能力。与此同时,行业间的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亦至关重要。只有通过跨区域、跨行业的安全联盟,才能及时掌握攻击趋势变化,形成有效的防御联动。国际上应推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压缩攻击者的战略空间,从根本上遏制大规模DDoS攻击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应用,网络攻击规模和复杂度预计仍将持续攀升。网络安全生态需要不断创新防御技术,结合威胁情报与自动化响应机制,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和核心业务的稳定运行。
超大流量DDoS攻击不再仅仅是网络安全从业者的单一挑战,更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各方应以高度警觉和积极姿态,共同构筑稳固的网络安全防线,保护数字时代的安全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