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NFT(非同质化代币)一度被视为区块链技术革命的象征,尤其在艺术品和数字收藏领域掀起热潮。数字艺术家、投资者和加密爱好者纷纷投身其中,期待借助NFT走向财富自由。然而,经过短暂的繁荣之后,现实给这场数字资产革命泼了一盆冷水——大量研究显示,绝大多数NFT的市场价值已接近零。究其原因,是市场供过于求、缺乏实用价值以及环境成本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近,由区块链技术和金融领域专家组成的dappGambl社区发布了《虚拟资产的死沈:NFT市场的新格局》报告。结果令人震惊,他们研究了超过七万三千个NFT收藏系列,发现其中超过九成五的系列市值下跌至零ETH(以太坊),换言之,这些NFT无法在市场上换取任何货币价值。
曾经风光一时,单月交易额高达170亿美元的NFT市场如今迎来了全面的市场冰点,涉及近2300万投资者持有无实际用处的数字资产。供需失衡成为致命一击,市场上大量NFT未被激活或销售,其中约有八成系列处于无人认领的境地。投资者的选择变得更加理性,缺乏独特价值主张、精彩叙事或艺术魅力的项目难以获得关注和资金,纷纷被市场遗忘。 古时候,NFT新闻充斥头条,比如某些数字猴子头像以几百万美元的以太坊成交,但如今,这样的“孤例”萎缩到极少数。目前,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NFT标价超过6000美元,绝大多数高价NFT的地板价集中在5到100美元之间,甚至有近五分之一的顶级系列地板价为零。此外,即使价格高昂,也往往脱离真实需求,许多卖家的定价仅凭臆想,误导投资者对NFT内在价值的判断。
尽管市场潜力大不如前,专家们仍认为NFT可能会演变出新的生命力。例如,一些NFT可能会赋予特定功能,比如作为活动入场券、游戏内虚拟道具,或者作为特定权益认证,进而提高其应用价值和用户粘性。这种转变不但能避免NFT单纯作为投机品,还能推动数字资产朝着更实用、更具场景认可的方向发展。 不过,NFT背后的环境成本同样不容忽视。NFT的生成和交易都依赖区块链技术,尤其是以太坊等需要大量计算资源才能维护的公链。每次“铸造”NFT、交易确认都意味着大量能源消耗。
dappGambl报告指出,约有近二十万个无主NFT集合导致的碳排放相当于两千多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或近三千五百辆汽车的全年尾气排放。尽管环保议题曾一度被社区忽视,但随着气候问题日益紧迫,这成为NFT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 从高光到黯淡,NFT市场的故事既是泡沫经济的典型缩影,也反映了数字资产发展中的必然阵痛。对于投资者来说,理性评估NFT的价值和风险尤为重要,不能被短期炒作迷惑。艺术家及开发者更应聚焦于打造真实场景应用,提升内容的原创性与实用性,避免落入同质化和炒作陷阱。区块链技术本身仍充满巨大潜力,通过技术优化提升交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也会为数字资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总的来说,NFT经历了从光辉到低谷的发展周期,其价值并非零,而是在市场重新洗牌后被重新定义。未来,只有具备清晰用途、真实社区基础和良好技术支撑的NFT项目,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和认可。数字经济的大门已经打开,如何利用区块链与NFT的独特优势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是业内共识的挑战。随着生态不断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NFT将以更加健康理性的方式继续影响数字艺术和数字身份领域,成为区块链全球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者在进入NFT市场之前,必须谨慎思考资产背后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避免盲目跟风造成损失。同时业界也需要更多规范和创新,减少投机氛围,保护消费者权益。
只有多方协作推动技术进步与商业落地,NFT的未来才能重新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