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美国就业报告显示,新增非农就业岗位达到147,000个,远超市场预期,展现了美国经济的坚韧与活力。这一强劲数据立即推动美元指数(DXY)上涨了0.36%,反映市场对美元前景的乐观预期。就业数据作为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一旦超出预期,通常预示经济扩张势头稳健,从而支持美元资产的吸引力。 美元的上涨不仅源自就业数字的强劲表现,还得益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提升。尤其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了5个基点,显示投资者对美国长期经济前景持积极态度。较高的国债收益率意味着美元资产回报率提高,从而吸引资本流入,进一步提振美元需求。
此外,市场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发生变化,经济数据强劲使得7月底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从23%骤降至6%,大幅减少政策放松的预期,增强美元避险吸引力。 与此同时,股市的强劲反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传统避险需求。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导致资金流向股票市场,减少对美元避险资金的依赖。不过,尽管股市走强,美元依然因经济基本面稳健和利率优势保持坚挺,显示出复杂的市场动能结构。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5月贸易逆差扩大至715亿美元,高于预期的710亿美元,较4月的603亿美元有显著增长。贸易逆差的扩大从根本上对美元形成一定压力,因为更多的进口需求意味着美元流出量加大。
然而,5月份出口环比下降4%,进口也微幅下降0.1%,表明全球贸易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贸易赤字扩大往往会削弱美元,但在当前经济强劲的背景下,其影响被利率和就业数据所抵消。 美国国会近期推进的财政调和法案也对美元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该法案预计将在短期内为经济注入大量财政刺激,提升总体经济活动水平,从而支持美元价值提升。然而,该法案同时也将美国未来十年预算赤字增加近3.3万亿美元,市场对潜在债务危机的担忧亦有所升温。财政刺激与债务风险之间的拉锯战将成为未来美元走势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利率方面,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政策施压依然存在。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指出,美联储在利率设置上似乎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到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时的政策立场。尽管如此,受益于强劲就业数据,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76%上升至3.87%,显示市场对未来加息的信心增加。此外,政府计划在2026年5月鲍威尔卸任美联储主席后填补空缺,暗示未来货币政策可能迎来调整,市场对此普遍保持关注。 美元走强的背后是多重经济因素的交织。一方面,就业市场表现稳健、国债收益率上行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大幅削减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增强了美元的投资吸引力。
另一方面,扩大中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增加虽然对美元构成一定压力,但仍未能遏制美元的整体涨势。股市的上涨则一方面减弱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另一方面强化了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信心。 从全球视角来看,美元的走强也与其他主要货币的表现形成对比。日元和英镑均显现疲软迹象,部分原因是各自国家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及政策不确定性增强,促使资本流出转向美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全球贸易的主要计价单位,其走强不仅影响新兴市场资本流向,也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产生连锁反应。 展望未来,美元走势仍将高度依赖美国经济数据的持续表现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
如果就业市场继续展现强势且通胀指标保持稳定,美联储可能维持甚至加码紧缩措施,进一步支撑美元。此外,全球贸易环境和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引发市场波动,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相关动态。 总体而言,美国强劲的非农就业数据不仅反映了国内经济的坚韧基础,也成为推动美元上行的重要驱动力。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美元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其走势不仅影响美国自身经济,也对全球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谨慎评估未来美联储政策变化及财政状况带来的潜在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投资和经济应对策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