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生作为全球教育交流的重要桥梁,不仅为美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在科研创新、经济发展和文化多元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遗憾的是,近年来美国对于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的签证政策出现了明显的收紧态势,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政策制定者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学生签证的发放和续签,然而这一举措究竟合理与否,是否真正考虑了国际学生对美国社会的积极贡献,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做为一名亲身经历留学生岁月并最终成为美国公民的人,我愿借用自身故事分享切身体会,呼吁社会尊重并善待每一位怀抱梦想、为美国社会默默奉献的国际学子。二十年前,我作为中国留学生踏上美利坚大地,那时的我天真而懵懂,不曾料到未来会与这个国家结下如此深厚的羁绊。刚到美国时,我对这里的生活缺乏清晰认识,只觉美国的车流繁盛和人们的友善让我印象深刻,却未想到自己的命运将深受这片土地影响。
毕业后,凭借美国的选择性实习培训(OPT)项目,我顺利开启职业生涯,与家人定居,逐渐融入社会。学习与生活的磨炼使我深刻体会到美国宪法保障的自由与权利,见证了法治秩序中自由与公平的力量。我的学术和科研成就包括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多个联邦机构支持的创新项目以及申请专利。无论是在信息安全、机器学习还是网络技术领域,我都努力创造价值并回馈社会。我的事业发展与贡献并非个例,成千上万像我一样的国际学生正为美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繁荣注入动能。国际学生不仅是科研团队的主要力量,更是在校园和社区中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我在2018年回到中国工作期间,也见证了截然不同的社会治理方式。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政府采取了极端且限制性极大的手段,限制人们返回自己家园这一现象给我留下深刻震撼。这段经历强化了我对美国民主制度和人权保护的认可,也坚定了我选择将美国作为最终归宿的决心。近年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学生的签证政策不断收紧,例如暂停新学生签证的审批、撤销大量在美中国学生的签证资格。这些动作虽以国家安全为由,却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真实身份和贡献,反而无谓地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形象。国际学生的数量仅占美国高等教育总人口的一小部分,却承担了大约三分之一以上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在STEM领域贡献卓著。
将一整批优秀人才拒之门外,无疑会加剧美国人才断层与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反观全球竞争格局,其他国家纷纷抢夺高端人才能量,美国若在此刻固步自封,将失去宝贵的机遇与未来发展优势。国际学生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新鲜血液,更是连接不同文化、推动全球交流的纽带。无论最终他们选择留在美国还是返回祖国,他们对美国自由、创新与包容价值观的认同,都将塑造全球对美国软实力的理解与尊敬。拒绝国际学生等于关闭了一扇通往创新与合作的大门。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制定更加精准且科学的审查机制尤为关键。
现有的全面暂停政策和大范围签证撤销并非最佳选择,应结合具体风险个案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构建支持国际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激发他们创造潜力,是未来竞争力提升的必由之路。国际学生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包含了学习、适应、贡献和回馈。他们用勤奋与智慧在科研、商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树立了楷模。社会整体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与竞争力。历史告诉我们,恐惧和误解从未能带来真正的安全,反而导致机会流失和社会撕裂。
引用老子“以恐惧为统治者,终被他人控制”,以及罗斯福总统“我们唯一应当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前车之鉴令人警醒。未来美国应坚持包容、多元与创新核心价值,在保障安全的同时,积极欢迎和培育国际人才。国际学生的故事是一部跨越文化与国界的奋斗史,也是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精彩篇章。关闭大门只会使美国自我设限,开放怀抱才能引领世界。让我们携手创造一个乐于接纳、善于利用全球人才的未来社会,为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促进国际学生成长,也就是推动美国更具竞争力、更富活力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