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效应日益加剧,极端高温天气开始频繁袭击欧洲多个国家,法国作为依赖核能的主要国家之一,正面临一项严峻挑战。法国能源巨头EDF日前宣布,为应对持续高温带来的环境和运行风险,预计将从2025年7月初起,部分核电站的核电产量将立即减少。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核电站冷却系统所需的河流水温达到环保和安全的严格上限,导致核反应堆必须降低负荷甚至暂时关闭。核电冷却用水温度受限制不仅来源于环保法规,更关乎保护河流中的生态系统,减少因工业放热水对水生生物产生的负面影响。法国内多座核电站依赖法国重要河流如罗纳河和加龙河进行冷却,故在热浪及水温上升的背景下甚为脆弱。核能作为法国电力供应的中坚力量,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0%以上,矿燃料供应稳定且碳排放低。
然而,面对环境因素导致的产能约束,其局限性逐渐显露。热浪导致冷却水温度超标,使得部分核电站不得不减少发电量以避免违反法规及影响设备安全。这种情形类似于2003年欧洲热浪期间,法国核电因冷却水温度限制同时停产超过6吉瓦,损失近十分之一核能产能。近年来此类状况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核能产量约减少0.3%,而在极端高温期间所带来的冲击则更加明显。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夏季高温共同推高了法国全国的电力需求,尤其是在空调使用激增的情况下,电力负荷持续攀升,正值核电降产的不利时机。EDF因此不得不迅速调整策略,依赖其他电力来源弥补缺口。
其中,燃煤和天然气电厂的启用比例上升,以及对邻国电力进口的依赖成为短期缓解方案。然而,燃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增用与欧洲整体碳减排目标背道而驰,也可能导致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电力供需紧张引发的批发电价涨幅,将对消费者和工业用电企业造成成本压力。市场普遍关注欧洲短期电力交易市场的价格走势,预计在核能产能受限时,进口成本和替代能源价格的上涨,将推高整体电力价格水平。鉴于核电在法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其产量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国内电网稳定,更对欧洲跨国电力交易产生连锁反应。相关各方呼吁加强区域能源合作,提高跨境电网互联能力,优化电力资源的调配和共享,以降低极端气候带来的供应风险。
此外,EDF和法国政府均在积极推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新一代核能技术研发和部署,期望未来能降低对环境因素的敏感度,提高核电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小型模块化核电具有占地更小、建造周期短、灵活调节输出等优势,是实现能源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方向。同时,法国能源监管机构对现有核电站的运行许可严格执行环境水温限制标准,确保生态保护与电力生产之间的平衡。监管机构每日对各核电站的排放水温进行监控,EDF需按照“D-1”模式实时调整核能产量预案,体现了环保要求下对核电灵活管理的必要性。公众对核能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也推动了此类透明度和监管力度的提升。当前欧洲能源格局正处于由传统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核能作为低碳基荷电力,在确保电力稳定供应方面占据不可替代的角色。
热浪导致的核能冷却挑战暴露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复杂性,提醒能源规划必须充分结合环境风险管理。提升能源系统的韧性,发展多元化电力供应体系,适应未来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是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必须共同努力的方向。展望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示极端高温事件可能更加常态化,面对这一挑战,技术革新与政策支持将成为确保法国乃至全欧洲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的关键。EDF的临时减产措施是短期应对之策,更深层次的能源结构优化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才是迈向绿色可持续能源未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