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议题,而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推出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则成为焦点。特朗普政府以振兴美国制造业、缩减贸易逆差为由,采取了单边主义的关税政策,试图通过施加进口关税来调整国际贸易格局。然而,许多人质疑这些关税的法律依据是否合法,其引发的法律争议甚至被形容为一座法律上的“纸牌屋”。本文将深入分析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法律基础,探讨其是否站得住脚,以及这些措施对经济和数字资产领域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从历史回顾来看,美国对关税的监管权根植于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赋予国会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的权力。美国历史上曾实施过多项关税法规,保护本土工业或回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例如,1828年的“耻辱关税”、1897年的“丁格利关税”以及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关税”都曾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被广泛认为加剧了大萧条的经济崩溃,因此引发了美国内部对关税政策的深刻反思。 为了避免历史上的反面教训,美国在1934年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RTAA),该法授权总统与其他国家协商贸易协定,进而设定关税税率。这种机制强调互惠原则,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成为战后长期稳定的贸易政策基石。然而,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措施并不符合这种“互惠”原则,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单边行动,这便引发了法律上的争议和挑战。 特朗普政府倚重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
该法案赋予总统在国家面临“异常和紧急威胁”时,可以单方面采取经济管制措施的权力,比如禁止或限制某些国际金融交易。这项法律过去多用于对外经济制裁,例如针对俄罗斯和朝鲜的经济限制。然而,将该法案用于发起大规模关税,并以贸易逆差和“非互惠”作为“紧急威胁”的理由,则是前所未有的新尝试。 特朗普宣布的关税措施涵盖了包括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及欧洲在内的多个经济体,普遍设置了10%至25%的进口关税。其理由是美国面对巨大的贸易逆差和别国所谓的货币操纵及高增值税政策,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但这一紧急状态的宣称遭到诸多法律专家和州政府的质疑,认为并未符合《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所要求的“异常和紧急威胁”的严格标准。
自关税措施公布以来,已有13个美国州联手对联邦政府提出诉讼,控诉特朗普政府滥用行政权力,超越宪法与授权法案范围。这些州政府主张,特朗普依据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并无赋予总统单独设定关税的权力,且此举违反了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法庭上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两大法律问题:一是总统此举是否超越法定权限(ultra vires);二是国会将如此宽泛的立法权授予行政首长,是否违反“非授权原则”(nondelegation doctrine)。 非授权原则是美国宪法中的重要司法原则,规定国会不能将核心立法职权无限制地转交给行政机构,而必须提供明确且可理解的指导方针。目前虽然最高法院对该原则的应用较为保守,但对特朗普的诉讼案件而言,该原则仍是辩论的核心之一。此外,特朗普政府借助“政治问题原则”试图阻止司法介入,声称是否存在“紧急状态”属于政治判断,不属于法院审理范围,该策略能否奏效仍待观察。
从司法管辖权角度看,特朗普政府希望相关案件移交至国际贸易法院(U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该法院历史上对行政政府更为宽容,而多个州则倾向于在联邦地区法院提告。这场法律战的最终结果将对未来总统行使贸易政策权力形成重要判例,也将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和制衡机制。 除了法律层面的争议,特朗普关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同样引人关注。关税提高进口产品价格,增加了制造商和消费者的成本,可能导致市场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及市场不确定性上升。部分小型企业例如米尼苏达的“Mischief玩具店”因成本上升而提起诉讼,声称关税政策损害了自身利益。这种经济压力最终可能传导至消费者,影响家庭日常生活,如特朗普所言,儿童可能因价格上涨而减少礼物数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关税制度主要针对有形货物,对服务业和数字商品并无约束,而加密货币作为无形数字资产,本身更难被传统贸易壁垒限制。事实上,特朗普关税引发市场震荡之际,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价格却表现出相对坚韧,甚至出现上涨,这反映出加密资产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的独特地位。随着传统贸易政策的摇摆和贸易壁垒的加剧,或将推动数字货币作为跨境贸易与价值储存的新选择。 未来,法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审判结果也将对全球贸易秩序、美国与贸易伙伴关系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司法系统认定特朗普使用IEEPA制定关税违法,可能短期内终止这些措施并促使国会重新立法以规范贸易权力范围,同时释放贸易政策制定回归法定程序的信号。反之,如果行政权获得法院支持,或许将为未来总统开启更广泛的单边贸易行动空间,对国际经济关系带来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特朗普关税政策既反映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寻求战略自主的努力,也暴露了现有法律框架面临的挑战与不足。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博弈,法律权力的界限争执,以及经济利益的冲突交织其中,形塑出一场复杂的政治经济盛宴。对于关注国际关系、法律制度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观察者而言,特朗普的关税“纸牌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其命运将对未来美国产业格局及全球贸易规则具有重要启示。随着法律战的推进和经济环境的演变,持续关注这一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