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加密货币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展和深化。根据最近由Reown与公关数据分析公司YouGov联合发布的一项针对美国和英国超过一千名活跃加密货币用户的调查,37%的受访者将人工智能(AI)和支付视为推动加密货币普及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数据不仅反映了市场趋势,更勾勒出加密货币未来发展的蓝图。支付和人工智能成为今年加密货币生态的两大支柱。在传统去中心化金融(DeFi)常见的交易、质押和挖矿之外,支付的增长尤为显著。调查显示,已有34%的参与者积极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支付,且这一数字较去年有明显上升,尤其是在跨境汇款和自由职业者报酬结算等实际应用中。
支付场景被看作是未来三到五年内加密链上体验的主流,这意味着加密货币正逐步摆脱“投资与投机”的标签,真正落地为可实用的金融工具。Reown的CEO Jess Houlgrave指出,支付和人工智能在加密领域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如何让加密货币更有用、被信任且便捷。她强调二者互补而非替代。支付赋予链上资产真实需求和价值体现,而AI技术则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开发者效率。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在多方面助力加密生态。一方面,AI推动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让用户能够享受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推荐和功能设计。
同时,AI能有效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尤其是在反欺诈和身份认证环节,增强交易与余额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开发者借助AI工具,实现了更加高效的代码审计、合约自动化以及用户入门流程简化,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促进了创新项目的孵化。支付场景的逐渐成熟也是加密货币被广泛接受的关键原因之一。过去数年,虽然人们认识到了数字资产潜在的支付价值,但受限于技术和监管环境,很多应用停留在理论层面。如今,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开始走上正轨。以跨境汇款为例,传统的跨境支付渠道往往成本高昂、时间冗长,而加密货币则凭借快速结算和较低手续费优势,吸引了大量需求。
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工作的兴起也促使用工方和员工更频繁地使用数字货币支付工资,这种趋势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和采纳。Mercuryo的CEO Petr Kozyakov回顾了这种现象,他指出越来越多公司接受以加密资产结算员工报酬,工作者则希望能直接消费或转账手中的数字货币,这促使支付应用不断完善。面对支付与AI两条主线,多数用户并未将支付视为单纯技术创新,而是目睹它成为现实基础设施的重要角色。正如比特币创始白皮书中描述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愿景,全球化、无国界且无需信任的支付体系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交易仍是链上活动中最受欢迎的,约36%的受访者将其视为最享受的加密体验,而支付紧随其后,占10%。更有14%的人表示,对未来最期待的链上活动是支付,体现出用户对实际交易应用的高度关注。
支付场景的稳定增长,意味着边缘案例日渐减少,核心价值日益凸显。从稳定币的普及也能够窥见这个趋势。调查发现,38%的受访者持有稳定币,略高于Solana的37%。年轻群体中(18至34岁)持有稳定币的比例高达51%,而45岁以上的用户比例则明显较低。稳定币作为链接传统法币与数字资产的桥梁,为支付和手续费结算提供了重要基石,确保了其对价格稳定性的需求,促进了日常用例的实现。随着多链技术与跨链解决方案不断成熟,用户也开始希望能从已有资产所在的钱包或交易所直接完成交易,追求多链嵌入式更优使用体验。
支付金融基础建设的完善,也为嵌入式金融(embedded finance)和DeFi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机遇。支付、AI与其他金融科技的结合,将引领加密货币走向更广泛的主流应用。简言之,2025年的加密货币发展正值变革关键期。支付从单纯的应用场景迈向基础设施层面,而人工智能则作为推动技术落地、提升用户体验的强力引擎。两者形成协同效应,使得数字货币不再局限于“数字资产”或“投资品”,而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经济活动工具。随着更多用户认可并积极参与,加密货币的生态圈将更加繁荣,法币互通、资产多样化以及区块链技术革新将进一步加速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面向未来,支付和AI不光是加密货币普及的推动力,更是其生生不息发展的基石。基于现有趋势,投资者、开发者和企业应重点关注这两大领域的创新和政策动向,积极拥抱数字资产赋能的新型金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