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杀手,这个词汇在大众眼中往往充满神秘与恐惧,仿佛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然而,真实世界中的职业杀手同样如影随形,影响深远。本文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前联邦调查局(FBI)特工迈伦·富勒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所监狱里,与著名职业杀手拉里·汤普森的多次对话,解开了隐藏在犯罪和腐败背后的复杂纠缠。拉里·汤普森,这位已服刑近20年的杀手,以其惊人的职业生涯和幕后故事,成为美国南部黑暗势力的代表人物。跨越了银行抢劫、合同杀人以及与有组织犯罪的密切关系,他的经历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犯罪史诗。富勒的执法生涯中,最让他难以释怀的案件之一就是玛丽亚·马歇尔的谋杀案。
作为一名母亲,马歇尔惨遭雇凶杀害,而执行这个冷血命令的正是汤普森。这宗案件不仅让富勒感到歉疚,也反映出执法系统背后错综复杂的腐败与政治干预。尽管富勒曾任职于声名显赫的FBI,但在他负责的什里夫波特分局,他深陷警察腐败、司法黑幕和有组织犯罪的泥沼之中。线索不断被隐瞒,调查屡屡蒙尘,甚至于为了避免得罪地方势力,他被要求放缓节奏,转而享受假日悠闲。汤普森的犯罪经历犹如惊心动魄的电影。他从小生长在贫困的南方家庭,早年因犯下多起暴力和盗窃罪名而沦为惯犯。
即使在服刑期间,他依然锻炼身体、练就强悍的意志。其标志性特点包括两只已缺失部分的手指,分别因钻孔机事故和狗咬所致。他的杀手生涯中,银行劫案层出不穷,夜存箱被他巧妙入侵,数百个储物箱如意鸡蛋般被悄然掏空。汤普森以效率和冷静著称,被称为犯罪界的“问题解决者”,在墨西哥边境和美国各地执行过多起定点清除任务。他与新奥尔良卡洛斯·马塞罗犯罪家族联系紧密,传闻涉及该家族在1960至80年代的多起黑帮事件。令人震惊的是,汤普森曾策划枪杀富勒本人及其他联邦探员,但最终因离开而未付诸实施。
晦暗背后的权力博弈同样令人关注。什里夫波特的公共安全专员乔治·达尔托瓦斯掌握警方、消防与交警部门长达十四年,表面军人背景,却以暴力镇压、酗赌敛财和操控选举闻名。1976年,媒体揭露他挪用警察线人基金,丑闻缠身之际,他通过多次企图封口和情报收买,试图确保自己的利益。达尔托瓦斯与职业杀手汤普森关系密切,曾涉嫌指使谋杀公关顾问吉姆·莱斯利。莱斯利以其杰出的政治公关手腕,帮助推动“劳动自由法案”,大幅削弱工会权利,这让他在黑帮利益链条中变得极其危险。1976年7月,莱斯利在巴吞鲁日市一酒店停车场遭枪杀,案情扑朔迷离,正式调查陷入死角。
两起谋杀案相继发生,其间还牵涉至另一位黑帮人物拉斯蒂·格里菲斯的死,均指向组织犯罪和腐败官员的阴暗勾连。汤普森在与富勒及记者的大量对话中,对莱斯利案坦言承担实质责任,提供了杀害当天的细节,包括躲藏位置、枪击方式及逃离路线。这一口供与警方最初勘察报告高度吻合,弥补了早期调查中多处未解之谜。他描述此次暗杀行动的背后因素极其复杂,涉及工会、黑手党勾结,以及政治人物企图通过暗杀震慑异见。汤普森警告,像莱斯利这样“自视甚高”的人物,轻易触犯了黑暗势力的利益界限,必然迎来代价。汤普森讲述中反复提及一名神秘人物,化名“里克·罗伯茨”,据称是一名优秀的杀手,涉嫌多起杀人事件,但警方纪录中对其身份信息模糊,甚至无法确认其真实存在。
多番调查均未能找到任何知情者或确凿线索。作者和富勒遂亲赴德克萨斯档案馆,翻阅1982年审判资料,确认罗伯茨确有所在场,但本人坚称与谋杀无关。汤普森之后透露,他曾使用“里克·罗伯茨”这一代号混淆视听,巧妙卸责。他的策略是借用真实存在的身份作为幌子,使警方追查陷入困境,从而逃脱法律制裁。这种层层迷雾般的身份游离,正是其职业杀手生涯致命的保护色。富勒的调查之旅,虽然耗费数年,却开启了重新审视那些被遮蔽的历史碎片。
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执法体系深层的无力与腐败,在利益交织中,许多案件被刻意淡化,受害者的声音被埋没。汤普森的坦白不仅让富勒缓解了长久的心理负担,也为这片土地的正义提供了一线希望。故事的终章是在2025年,路易斯安那州组建了冷案调查组,意在重新审视莱斯利案件并准备指控汤普森。尽管法律程序可能不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但对受害者家属和民众而言,正义的象征意义不可估量。汤普森如今因病情和年龄被转移至其他监狱,渐渐淡出公众视线。而富勒则坦言,在经历过多次对话和调查后,那些阴暗的过去被他以鸟瞰视角重新整合理解,仿佛森林中的树木终于铺陈开来。
黑暗并未彻底散去,腐败依旧隐伏,但人们对真相的追求依然不止。最后,富勒与作者在什里夫波特的一处著名犯罪传说地“欧莱恩斯餐厅”品饮旧日时光。酒杯碰撞间,罪恶历史的余韵悠长,提醒着每一位听闻者,那段被遗忘的岁月与人性挣扎。拉里·汤普森和迈伦·富勒的故事,不啻是一场关于罪恶、忏悔与救赎的对话,一段跨越敌对的复杂纠结,展示了美国南部社会的多重矛盾与历史烙印。正因如此,它成为令人警醒的真实见证,召唤着未来更加公正透明的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