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年中,英国曾凭借包容与平等的法律体系,被誉为欧洲最LGBTQ+友好的国家之一。然而,最新的国际人权组织ILGA-Europe发布的“彩虹地图”与排名显示,英国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排名急剧下滑,如今已从巅峰的第一位落至第22位。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法律和政策层面的倒退,也折射出社会环境与公众认知的复杂转变。英国曾经的领先优势主要体现在婚姻平权、反歧视法律的完善以及性别认同的法律保障上。在201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成功立法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随后苏格兰也紧随其后。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LGBTQ+群体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保障,使英国在欧洲范围内树立了典范形象。
ILGA-Europe的排名体系综合评估了49个欧洲国家的法律政策,包括婚姻平权、性别认同的法律确认、反歧视措施、转换疗法禁令以及跨性别者的医疗支持等重要指标。然而近十年来,英国的表现逐渐出现衰退,从2011年至2015年持续位列榜首,到2025年降至第22名,降幅超过20位,说明该国在保护LGBTQ+权利方面遇到了显著挑战。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状况。ILGA-Europe特别提及了英国最高法院去年裁定“女性”的法律定义限于“生物学性别”,将跨性别女性排除在女性法定保护之外。这一裁决意味着跨性别者在申请平等保护、获取服务时将受到严重限制,法律对于跨性别身份的认可和尊重大幅削弱,带来了安全、尊严和权益上的不确定性。ILGA-Europe甚至因此取消了英国关于法律性别认定方面的评分,这成为下滑的重要原因。
此外,政府未能禁止转换疗法这一严重伤害跨性别和同性恋群体的伪治疗方法,也使得英国失分严重。转换疗法在许多欧洲国家早已被明令禁止,但英国依然缺乏全面立法限制,显示出对LGBTQ+群体健康保护的忽视。青少年跨性别医疗服务受限也是引起关注的焦点。跨性别青少年在心理健康和身体发育方面需要专业支持和医疗介入,然而英国的医疗体系对此仍设置了诸多障碍,令许多需要帮助的年轻人处境艰难。除此之外,英国在LGBTQ+庇护权利方面的问题也备受批评。官方机构在审核基于性取向的庇护申请时,存在怀疑申请者“真实性”的窗口期以及程序不完善,导致许多同性恋和跨性别庇护者遭遇无家可归及虐待风险。
教育领域的政策同样影响深远。英国政府针对学校关于跨性别人群的教育提出限制意见,反对在学校内教授有关跨性别生活的内容,这直接阻碍了下一代对多元性别文化的认识和接纳。这与几年前政府积极促进多样性教育形成鲜明对比,也暴露出社会在接受与理解层面的倒退。伦敦、布赖顿、曼彻斯特与伯明翰等城市最受欢迎的骄傲游行活动近期还曾禁止政治党派参与,理由是“某些政党未能维护LGBTQ+权利”,显示出社区内外对于政治与权利保护的高度敏感和分歧。对比欧洲整体而言,英国得分45.65%,高于欧洲平均的41.85%,但远低于欧盟成员国的51.13%。排名靠前的国家如马耳他、比利时、冰岛、丹麦和西班牙等持续推进多元包容性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ILGA-Europe呼吁英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限制损害”,赋予跨性别者更全面的法律保护。全球人权领导者的地位需以实际行动加以捍卫,而非退步和后退。不可忽视的是,欧洲范围内对LGBTQ+权利的攻击呈逐渐蔓延趋势,匈牙利和格鲁吉亚近来也因政坛推行反LGBTQ+法案和限制,导致排名大幅下降。ILGA-Europe的倡导主管强调,民主正被“千刀万剐”般逐步侵蚀,呼吁公众行动起来,阻止反同性恋与跨性别的歧视措施成为常态。英国跌落排名背后,反映出政治氛围复杂化、司法解释趋向保守以及社会态度的分裂。LGBTQ+群体仍然面临法律空缺、政策限制和社会排斥的多重压力。
未来,英国如果无法在法律制度、医疗服务、教育和庇护政策等关键领域扭转局面,恐难恢复过去的领先地位。制定全面禁止转换疗法政策、修改对跨性别者的法律定义、改善跨性别青少年的医疗服务以及保障庇护申请的公平公正处理,将是重中之重。更深层次而言,英国社会需要重塑对多元性别和性取向的包容与尊重。教育层面的开放与多元文化推广是关键环节。公众认知的提升,有助于营造安全和谐的公共环境,减少歧视和偏见。英国的LGBTQ+友好度不仅是法律条文的体现,更是社会价值观与人权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全球人权进步的浪潮中,英国的排名下滑提醒我们,权益保护不应视作既成事实,而应不断努力更新和提升。过去的辉煌给予榜样力量,未来如何转型进步则取决于政府意愿、法律完善及社会共同参与。站在世界舞台的交汇点,英国仍有机会通过推动立法改革和社会包容,重塑其作为LGBTQ+权利领头羊的形象,继续成为欧洲乃至全球人权保护的重要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