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硅谷,初创企业对顶尖技术人才的渴求空前强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许多企业不惜降低薪资门槛,期待找到既能胜任高水平技术工作又愿意接受创业风险的工程师。然而,正是这种求才若渴的心态,为一个名叫Soham Parekh的印度程序员提供了可乘之机。自2021年以来,Parekh通过打磨过的简历和出色的技术面试表现,先后欺骗了至少19家初创企业,成功让这些公司同时“雇佣”了他,但最终其表面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状态都未能持续,经常缺勤、工作敷衍甚至隐瞒多份兼职身份,最终被陆续解雇。其事件背后的故事不仅揭露了这个骗局,更反映出硅谷创业文化、远程工作的信任危机及跨国人才流动的复杂挑战。 Parekh的故事起始于他看似完美的背景介绍。
他声称拥有孟买大学计算机工程学位,并在亚马逊和谷歌实习,随后获得由乔治亚理工学院授予的计算机硕士学位。这样的资历令众多创业公司感到振奋,尤其是在硅谷这样技术人才稀缺的环境中。然而,公司之间逐渐发现,Parekh表现的“天赋”背后,隐含着多重身份的“秘密”。他经常在多个公司获得职位,甚至在同一时间段在不同的初创企业工作,表面上他参与线下办公,但实际上也在远程为多家公司编写代码。 这种跨企业同时工作的现象,被称为“过度雇佣”(overemployment),近年来伴随着远程工作的兴起逐渐盛行。 Reddit上的r/overemployed社区成员人数已近五十万,许多程序员通过巧妙分配时间和资源,从多家公司获得收入以应对生活压力和经济不确定性。
Parekh所做的,只是这一趋势的极端反映。 然而,Parekh选择的目标令人意外。他并未像多数“过度雇佣者”那样在大型稳健的公司重复兼职,而是专注于体量较小、要求更为苛刻的初创企业。他之所以能够击中这些公司的痛点,是因为初创企业通常在人员不足且高强度的开发环境中更渴望找到能够快速上手的工程师。它们往往试图以有限薪酬吸引顶尖人才,而不具备完善的背景审查及监管机制,这让Parekh能够从容地周旋于多家公司之间。 创业公司的几位创始人表示,Parekh在面试时展现出的技术才能和沟通能力都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有的公司将其作为向投资者宣传的亮点之一。
这也暴露出硅谷某些创业环境对人才的盲目信任以及招聘流程的松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Parekh得以轻易进入多个公司,并拿到薪水和公司设备。 Parekh在多个岗位的表现却呈现出高度不稳定和欺骗性。他的缺勤率极高,往往在刚入职几天后便以生病、家庭变故和签证问题等各种借口减少工作时间或彻底消失。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其中一家公司的GitHub账户上活跃,完成与该公司无关的其他项目代码,进一步佐证了他同时兼顾多份工作。创业团队甚至发现他向某些公司谎称正在申请高端工作签证(如O-1签证),以获得合理的工作合法性,然而其签证身份和工作许可却模糊不清,有人怀疑他在用旅游签证(B1/B2)非法工作。
Parekh的行为不仅令许多创业企业蒙受经济损失,也严重侵蚀了创业社区的信任基础。至少有一家公司因为他而产生了对印度籍开发者的偏见,担心对方存在潜在的资质和工作诚信风险,从而影响后续人才引进和签证申请流程。投身跨国招募的企业和候选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更加脆弱。 在被曝光后,Parekh并未否认所有指控,而是通过接受媒体采访坦承其行为背后的动机来自于“急迫的经济困境”和心理健康问题。他表示自己并非贪婪,只是试图通过多份工作缓解自身的生活压力,以期能快速改善处境。此种自我辩护虽获得了一些理解,但也引发了更广泛的关于职场健康、过劳风险以及技术人才管理体系的反思。
Parekh的故事成为了现代“ hustle culture”(拼搏文化)的一个集中折射点。在职场压力和收入焦虑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人才愿意通过“多线作战”以在经济上获得喘息空间。学术研究数据显示,远程工作为员工提供了弹性,却也带来了监督缺失和边界模糊,这为行为失范提供了温床。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如何在抓住全球人才红利的同时防范潜在风险,是亟需破解的难题。 事件也引发了对当前招聘流程和背景审核必要性的审视。许多创业公司资源有限,往往难以进行深入的候选人核实。
此事暴露出,技术面试和简历甄别不能代替全方位的诚信验证,尤其是对于初出茅庐或跨境应聘的岗位。创业企业应更多运用数据驱动的风控措施,加大对候选人过往工作记录、社交口碑及签证合法性的确认,避免类似事件再次重演。 尽管如此,Parekh并未彻底被孤立。一家名为Darwin的AI视频公司公开表示对他的才华持肯定态度,给了他新的发展机会。正如硅谷一贯的“失败也是重生”的文化,很多人才因为种种原因跌入谷底后仍有重返舞台的可能,这提示社会应对职场多重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予以更多关注和支持。 这起事件也是对硅谷乃至全球初创生态系统的一个警钟。
诚信、信任和高效的管理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没有健康的人才环境,创新动力难以持续。创业公司需要在团队建设和运作模式上寻找平衡,既要保持灵活的用工制度,也必须建立有效的监控和信任机制,从根源上杜绝“短期利益驱动”的欺骗行为。 未来,随着远程办公和跨国招聘愈发普及,技术企业面临的人才管理挑战只会更加复杂。怎样保护企业资源和团队协作的完整性,同时关怀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健康,将成为赢得市场竞争的新关键。Soham Parekh的故事,虽然充满戏剧性,却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宝贵的反思机会,催促社会和企业重新定义职场信任与责任。 综合以上,Parekh的“经济理性”欺骗行为不仅是个人失范,更是市场环境、企业文化及社会心理交织的产物。
在追求快速发展和创新的同时,硅谷创业公司必须审慎构筑可持续的人才生态,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确保技术革新带来真正的长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