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快速演变,美国国债市场的投资格局经历了显著的调整。尤其是iShares 20年以上期国债ETF(简称TLT)这一传统的长期债券投资工具,其曾经作为押注利率走低的首选标的,近年来却逐渐失宠。2025年,TLT基金遭遇了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资产管理规模缩减至47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iShares 0-3个月期国债ETF(SGOV)逆势而上,成为美国最大规模的国债ETF,资产规模达到了513亿美元。纵观这种资金流向的转变,背后是投资者对收益率稳定及风险评估的深刻认知变化。 首先,需要关注的核心点是30年期美债收益率目前徘徊在5%左右的高位水平。自2023年以来,这一水平打破了长达16年的低利率环境,曾吸引大量资金涌入长期债券ETF。
然而,随着收益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市场对“锁定高收益”的初期热情逐渐消退。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持有长期债券的收益与风险比,特别是在通胀预期、财政政策和国际局势复杂的背景下,长债产品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通胀压力依然是抑制长期债券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趋向谨慎,甚至在部分时间点出现放缓趋势,但美国经济中的结构性通胀因素尚未根本消退。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新一轮关税政策,对进出口成本产生压力,传递至整体物价水平,加剧了通胀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胀高企使得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受到侵蚀,投资者在权衡长期债券时不得不考虑未来收益的缩水风险,从而降低对TLT等长期债券ETF的兴趣。
另一方面,美国联邦债务问题也成为影响长期国债市场的重要隐忧。近期通过的新税收与支出法案进一步加剧了财政赤字,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增加,尤其是在长期债券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随着信用风险的争议变得不可忽视,投资者趋向于缩短持有期限,选择流动性更强的短期国债工具。SGOV ETF凭借零利率风险、较高的流动性及稳健的收益表现,恰好满足了此时投资群体追求安全与灵活性的双重需求。 此外,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对美国国债市场的另一层冲击不容小觑。外资机构一直是美国国债的重要买家,随着贸易摩擦升级,部分国际投资者开始调整对美债的配置,长期国债的吸引力下降,资本流动趋于谨慎。
这种背景下,资金流向短期债务市场则反映出对国际形势的谨慎态度。短期国债更易于调整配置,且承受的波动风险相对较低,成为外资及机构投资者的首选。 市场情绪的转变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投资者对利率走势的预期调整。既往,TLT因其高久期特性被视为利率下行周期的受益者,适合在降息预期下锁定长期固定收益。然而,当前利率长时间维持高位,且联储货币政策仍有可能维持紧缩甚至进一步加码的可能。面对未来可能的利率上行或横盘盘整,投资者难以确认长期债券将在收益和资本增值方面能够获得理想回报,进而减少对TLT的需求。
相比之下,短期国债ETF如SGOV通过短久期投资策略减轻了利率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同时提供了令人满意的收益率水平。目前,SGOV的30天SEC收益率约为4.22%,尽管略低于TLT的4.92%,但考虑到资金流动性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成为资金青睐的对象。对于部分风险厌恶型或者希望保持资产灵活性的投资者,短期国债ETF无疑是更佳选择。 不过,市场动态依然具备较大的不确定性。若未来美联储转向大幅降息,短期利率将迅速下降,长期债券的吸引力将被重燃。此情境下,TLT等长期债券ETF可能会迎来资金回流,尤其是那些希望锁定高收益、寻求资本利得的投资者。
长期债券的价格将随着利率下行而上涨,带来较为丰厚的资本收益。此外,在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预期增强的环境中,长期国债因其避险属性也可能成为避风港,重新获得市场关注。 综合来看,TLT的资金流出以及短期国债ETF的流入反映了当前投资者在高收益率环境中对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视。收益率的稳定让投资者不再急于锁定长期利率,而更多地关注资金的灵活性、安全性及市场的动态变化。持续的通胀压力、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关系的复杂程度,使得长期国债的投资风险上升,限制了其估值和吸引力。 投资者在构建债券组合时,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指标与政策动向,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
合理搭配短期与长期债券产品,才能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实现较优平衡。短期国债ETF提供的低风险、良好的流动性和相对稳定的收益,适合当前阶段的市场环境;而长期国债ETF则适合具备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积极押注利率走低趋势的投资者。 未来,债券市场的走向仍将受到多重因素的交叉影响,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财政赤字的变化、通胀趋势、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地缘政治风险等。投资者应保持警惕,动态调整投资策略,合理配置债券期限结构,切实提高资产组合的抗风险能力,充分利用市场提供的多样化投资工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