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软件工程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自动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重新定义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与职业角色。与此同时,行业内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升高,如何在这片混沌中引导团队实现稳定与创新,成为工程领导者迫切面临的课题。人机协作(Humans in the Loop)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成为推动软件开发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方面,人工智能系统如大型语言模型(LLMs)开始承担起以往需人工完成的任务,极大提升了效率和生产力;另一方面,自动化流程带来的隐性风险和技术难题也随之增加,工程师需要承担的职责变得更加复杂和苛刻。谷歌现场可靠性工程(SRE)负责人米歇尔·布鲁什在InfoQ Dev Summit波士顿会上指出,自动化虽减轻了部分重复性工作,但留给人的任务反而更加困难。
她援引贝恩布里奇的“自动化的悖论”,强调自动化后剩余的工作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与认知能力。她用洗碗机的比喻形象地说明,虽然机器完成了大部分清洗任务,但仍然需要人工来处理异常情况和维护质量保障。在软件开发领域,这一现象表现为工程师对自动系统的监控、调试和结果验证。人工智能的“无意识能力”(unconscious competence)虽然能产生惊人的成果,但其缺乏可解释性与自我认知,导致“幻觉”频发。相较而言,人类处于有意识能力(conscious competence)的层面,能够理解自身知识的边界,进行监督与纠正,这在教学、指导以及验证机器输出时尤为重要。米歇尔强调,工程师的思维正逐步向更高层次的抽象转变,需要“认知分块”能力,能够在系统不同抽象层次间灵活切换,同时深入底层架构进行排查。
她提醒,所有抽象都存在泄漏风险,尤其是硬件层面的抽象,只有持续维护系统整体视角,才能实现真正的工程弹性。深厚的基础知识依然是成功的基石。无论是微积分、离散数学还是汇编语言的理解,都是工程师抵御复杂性和意外BUG的“护甲”,现代教育和培训体系必须重视这一点。同时,系统思维成为现代软件领导者必备的视角。借鉴唐娜拉·米多斯关于系统流动、反馈循环与变化的理论,并结合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经济学等跨学科知识,领导者能够更好地洞察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优化设计决策,降低风险敞口。谷歌2019年因自动化失控导致两大数据中心瘫痪的案例,正说明设计中单纯依赖地理冗余是不够的。
恢复流量隐含的风险超出预期,促使团队从容量扩容转向基于意图的发布策略和延迟注入测试,更加注重系统韧性和智能风控。在此次峰会上,业界资深工程师纷纷分享应对混沌环境的宝贵经验。从Shopify如何构建大规模系统,到Investec面向事件驱动架构的设计实践,再到Zalando利用图神经网络提升平台交互效率,展示了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结合的多样化路径。大型企业如何赋能工程师,将基础理论、系统思维与现代技术工具相融合,使其在“自动化时代”成为主动问题解决者和创新引领者,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技术领导力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专精,更包含对复杂系统的宏观洞察、跨团队协调能力以及在不确定中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工程领导者需要善于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多样化思维和持续学习,让团队成员能够不断适应技术变化和业务需求。
推动“人机协作”成为日常实践的同时,增强对自动化带来的新型风险的认知,完善监控与反馈机制,是保障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关键。人工智能虽强,但依然需要人类工程师审慎监督和智慧驱动。未来,人才培养、组织架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将共同塑造软件工程的全新图景。工程师作为人机协作中的核心,使技术进步真正服务于用户和社会。作为软件开发者与领导者,理解“人在环中”的深层意义,是驾驭未来挑战,实现可持续创新的基石。InfoQ Dev Summit等专业峰会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为行业贡献最前沿的思想和案例。
持续关注与学习,将助力每一位工程师和领导者在混沌中稳健前行,驾驭复杂,实现卓越。